柳刚带兵连取两座关隘,潍河防线崩溃,全军退回北海布防。
柳毅挥兵大进,直到城下,将北海城团团围住,命人加紧赶造兵器,准备攻城。
中军大帐中,柳毅亲自接待太史慈,对其表现十分满意,提拔为牙门将军,在柳刚麾下听用。
公孙远见柳刚立下大功,也急于表现,请命道:“如今北海孤立无援,城中人心不稳,末将愿带兵攻城,日夜攻打,保证三日内破城。”
柳毅却摇头道:“袁熙已经带兵来援,北海之兵不足为虑,我们更要防备援军,援军败退,守军无望,自会投降。”
此时袁绍登基称帝的消息已经传开,河北上下人心不稳,柳毅就是想趁此机会拿下青州。
柳刚蹙眉道:“但长此消耗下去,对我们极为不利,袁绍拥有整个河北,若再从冀州发兵来,与北海守军里应外合,岂不危险?”
“若强攻北海,只恐要消耗至少一般兵力,更何况我军中器械不足……”柳毅低头沉吟片刻,不自觉看向一旁的太史慈:“史将军,你怎么看?”
太史慈言道:“府君要用围点打援之计,虽然巧妙,却非长久之计,正如柳将军所言,袁绍拥有河北之
众,有百万雄兵,援军必会源源不断前来。我们既要阻截援军,又要防备城内守军,稍有不慎,被他们里应外合,恐怕……”
柳刚见太史慈赞成他的看法,十分高兴,抱拳道:“大哥,我们攻打青州,本就是出其不意,速战速决,若长此消耗下去,确实比不过河北军。”
公孙远也急于求战,他虽然姓公孙,但与公孙度却没有多大关系,想要升职,只有杀敌立功,再不争取,这个史太龙都要比他官职高了。
柳毅思索再三,终于下定决心,传令三军整备,柳刚、公孙越各领一军,从三门攻打北海城。
太史慈重新换了衣服盔甲,尽量遮住头面,与柳刚攻打北门,北海城外狼烟滚滚,喊声震天,恍惚回到了当年黄巾军围攻北海时的情形。
想当年自己单枪匹马杀进城中,帮孔融到平原求救于刘备,如今北海再次陷入险境,他将用另一种方式解救北海。
攻城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尤其对攻方消耗极大,只凭军中物资和沿途各县府库中的武器,还远远不够,柳毅又派人到黄县催促粮草器械。
军令传到黄县,刚刚过了两天轻松日子的海参顿时叫苦不已,既为
柳毅在前方取胜高兴,又为要筹备军需而犯愁。
这一个小小的东莱,沿海都是沙滩,渔民多清苦,哪里来的许多物资?
东莱虽说与辽东隔海相望,但运送物资极为不便,一旦遇到风浪暴雨,船只倾覆,损失极为惨重,后续支援迟迟不到,延误战机。
连续进兵,虽说大获全胜,但后方的物资也被消耗一空,辽东除了一月前运来的一批物资,便再不见音讯
无奈之下,先将府库清空,又从城中及临近各地抽调工匠,命人连夜赶制武器,同时派人到襄平去催物资。
正忙得焦头烂额之时,与史太龙同来的那几名海盗从海上归来,又带来一千多人,个个精壮高大,甚至还有人带着武器,才让海参稍微松了口气。
这群海贼领头之人叫李玉、王海,一看就是常年生活在水上之人,粗野豪迈,正是打仗的好手。
海参将他们暂时安排在军营中,也不再训练,只以酒肉款待,反正都是攻城冲锋,各凭实力,只等这一批兵器造好,便让他们一起送到前线。
这一日正在城外监督造车的工匠,忽然差役来报,辽东使者到来,海参大喜,以为援军将到,赶忙进城迎接。
府衙之中,只见十几名身穿甲胄的士兵站在门外,个个神色冷峻,杀气腾腾,一位年轻小将正负手站在台阶之上。
海参认得此人便是公孙度之侄公孙邈,赶忙上前行礼道:“公孙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你怎得亲自到了前线?”
却见公孙邈神情冷漠,沉喝道:“哼,海参,你可知罪?”
海参一怔,忙问道:“下官何罪之有?”
公孙邈冷声道:“柳毅奉命镇守营州,为何私自出兵,偷袭袁绍,破坏两家之盟?”
“啊?这……”海参彻底傻了眼,愕然道:“出兵难道不是公孙刺史的命令?”
“放肆!”公孙邈大喝道:“柳毅擅自出兵,攻伐燕王,意图谋反,某奉命前来将其押解邺城请罪,你与他是同党吗?”
“这……下官不敢!”海参脑子里一片空白,慌忙跪地,下意识地答应着,完全不知发生何事。
“哼,谅你也没有这么大胆子!”公孙邈冷然一笑,将手中的书信抛于他面前,沉声道:“此乃公孙刺史的军令,你拿去仔细看好,明日与我到北海军前捉拿反贼柳毅。”
公孙邈带兵扬长而去,海参跪了半晌,才将书信捡起来,拆开一看,惊
得目瞪口呆。
此时才知道公孙度已死,由其子公孙康继位,公孙康拒不承认先前取青州的计划,指责柳毅私自出兵,要将其押送邺城来讨好袁绍。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海参瘫坐在地上,完全不知所措,辽东大变,他们竟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正茫然之际,柳楠从外面跑进来,问道:“大表哥,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城中忽然调兵,到处都在抓人?”
海参脸色惨白,看着柳楠,摇头道:“完了,全完了……”
柳楠急问道:“听说襄平派人来,到底说了什么?”
见海参不说话,柳楠一把抢过书信,看过之后俏脸含煞,银牙紧咬,怒道:“我大哥辛苦经营此地多年,忠心耿耿,如今反倒成了罪人,这不是卸磨杀驴吗?”
海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