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启蒙书的内容确定后, 由内务府负责刻板印刷成册, 初印五千册免费发放到第一批实验小学的学生的手中。后续还会印更多免费发给全国各地启蒙小学。
要知道这个时代,书可是个金贵的东西,因为印刷技术的落后,民间的书籍大多是手抄本, 一本普通的书, 价格在二百文到三百文之间。带插画的书籍更贵,一本大约能卖到五百文, 朝廷竟然免费发给普通学子三本书,可见是下了大本钱。
第一所实验小学很快就落地建成, 就在上京附近的古安县, 学校的教室用的是前朝废弃的城卫所改造。原来这里一直堆放杂物, 如今清理出来, 换了门窗,请木工钉了桌椅板凳,摇身一变成了五间教室。
学校还聘请了十位夫子和一位校长,这几位夫子都是县令经过精挑细选找的, 大多是脾气好, 学问扎实的读书人, 能够尽职尽责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
很快学校开始向全县招生,家中有不满十四岁的孩童, 无论男女皆可报名。
县城里百姓们听闻新开了家学府, 免费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分文不取,一开始还不信。后来县令亲自出面,昭告百姓此事属实。
一听还有这种好事, 百姓们纷纷拉着自家的孩子前去报名, 过去有多少人想学都没机会呢!还有几个女娃子也试着去报了名, 学校一并记上了名字。
爹娘不图他们有多少大的出息,能写出自己名字,数清楚家中养了几只鸭、几头羊就够了。
如今还是报名阶段,全县内竟然来了三百多个孩子,教室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县令又派人在旁边临时加盖了五间砖瓦房,外加一间教室休息的办公室,这样一所简单的小学就算是建成了。
开学这天,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身上穿着新衣服,肩膀背着小布包,包里装着的是学府给发的书本,满脸笑容的朝学校走来。
几位夫子们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忍不感慨:“想当年我们求学时,不光要带着束脩,还要三跪九拜求着夫子学学文,如今这些孩子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啊!”
另一个夫子从袖子里拿出教科书道:“可不是,朝廷竟然还免费送书本,书上的内容写的真好,听说这上面的画都是找大画家画的。”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他高声道:“开民智,顺民意,吾皇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其他夫子也跟着说:“吾皇万岁万万岁”
学生们聚集到校门口,排着整齐的队伍,用稚嫩的声音跟着一起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不远处秦凤图和徐冰两人登上了马车,他们是受皇上所托,来看看学校是否按要求建成。
看到眼前这幅画面,秦凤图心怀激荡,竟有些哽咽,徐冰虽不像他这般感性,却也是颇为激动。
让普通百姓读书认字,这是几千年从未有过的事。
秦凤图擦了擦眼角道:“徐相,您当初怎么找到皇上,为他出谋划策的?”
徐冰莞尔道:“我啊,我可是皇上亲自设计留下来的呢!”那一股子自豪劲儿,听得秦凤图酸死了。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百姓们脱掉厚袄,换上轻薄的短衫又开始播种一年的希望。
春天总是格外让人欢喜,朝廷里也是捷报连连。
先是上京通往冀州路段的水泥公路修建完毕,可以通行马车了。
这条路最早开始修建水泥路的路段之一,整条路全长三百二十里地,花费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耗时三年,动用了十万人才修建成。
新修的公路采用碎石子加水泥压实铺平,宽两丈,可以同时容纳三辆马车并排行走,大体模样跟后世的水泥路差不多少。
路途中间还设了两个关卡,这两个卡是专门收取过路费的,相当于后世的高速收费站。凡是途径此路段的马车,每次都要上交十文钱作为道路使用费。
十文钱看着不多,但架不住日久天长的积攒,以后行商的马车多了,收取的钱也就多了,这钱可以用在道路的后续维修和保养上面。
道路中间还建立了客栈、茶水铺子、修车坊之类的店铺,大大方便了路上的行人。
宋玉竹派钦天监选了个好日子,亲自去剪开彩,宣布第一条京冀公路通车!
这条路的开通,加速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原本从上京到冀州需要走三四日才能到,如今驾驶马车奔跑在公路上,最多只需两日就能抵达,大大缩减了行商的时间。
宋玉竹用地图查看了一圈,发现其他地方的修路速度慢了下来,还有几个地方百姓故意拖延工期,为得是多赚些银钱。毕竟每日十文的活计可不好找,路修完了还去哪赚钱?
宋玉竹直接给各地官府下达了命令,明年年底前务必完工,不能完工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解释,当地官员考核下等,罢免官职。
命令一下,修路的速度果然快了许多,预计最迟明年下半年就能全部竣工。
第二件好事,就是希望号轮船正式入水试航!同时也意味着两人将要分离了。
这几日宋玉竹始终打不起精神,一想到两人即将分开许久,心里除了难过还有担忧。
从滨州出发到欧洲,就算是蒸汽机船来回最少两年,若是中间耽搁了兴许会更久。
赵骁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但必须得亲自去一趟,还要把玉竹要的玉米种子和橡胶树都带回来。
傍晚,赵骁从校场回宫,见宋玉竹靠在椅子上发呆。
李得海刚要问安,赵骁摆手让他下去,自己径直走了过去,单手搂住他的肩膀道:“在想什么呢?”
“没事。”
赵骁抬起他的下巴,见他眼底似有泪痕,忍不住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