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男多女少,男子本就不该因为自己有权势,就纳妾让别人无法娶妻。”
旁边林从差点被奶呛道,忙放下碗。
想不到这位大佬还是一夫一妻拥护者!
虽然他拥护的理由不是因为真爱啥的,而是因为心怀天下。
不过从这件事,也确实能看出人家为啥日后能当十朝宰相了。
这思想觉悟忒高了!
一般人还真达不到这水平!
王氏和曹夫人絮絮叨叨聊了一会冯学士,就又开始说其他事。
王氏给曹夫人读信只是正好赶上,她本来是要和曹夫人说账本的问题。
“今儿下面几个庄子来报,说今年春里雨少,今年的夏收可能要受影响,希望咱们到时能减免一些租子。”
曹夫人看着外面的天,“你不说我还没注意,这几个月好像确实没下几场雨。妹妹你以前住在汴京,往年汴京比现在如何吗?”
王氏回道:“往年春日里虽然雨水也不多,可大大小小半个月也能摊上一次,可今年,一个月也就一次,总共才不过三次。虽然到不了旱灾的程度,可只怕收成也得少两成。”
“那就减些租子,”曹夫人点头。
王氏笑着说:“夫人仁慈。”
“唉,种地靠天吃饭,这又有什么办法,大家都不容易。”曹夫人叹了口气。
王氏也感慨,“其实咱们这里还好,还下了几场雨,听说河北那边更旱,整个春天几乎滴雨不见。”
“怎么会如此!那河北夏收岂不是要颗粒无收。”
“听说那边都在挑水抗旱,河都快挑干了。收成肯定不用想了,勉强能填饱肚子吧,只希望能快点下雨,到时种些豆子,还能有秋收。”
曹夫人一听,心里顿时难受起来,“老百姓这得遭多大的罪,地方官员上报了么,朝廷可会减免赋税赈灾?”
“听说下面州县一直在上报,但朝中并无太大动静,现在正值吏部选官补缺之时,两个宰相正忙着选官,也没有说这事。”王氏叹气。
曹夫人虽然不爱管事,可朝中的事还是知道一些的,吏部每年都要选官填补空缺,如今刚改朝换代,朝中空缺很多,作为第一年选官,势必关乎朝中各方实力争夺,这个时候,又有谁有精力去关心天下百姓。
“该死,一个个只想着自己做官,竟全不体谅天下百姓,可官员如此,怎么宰相也如此,两个宰相竟然也不说这事?”曹夫人纳罕,这事一旦爆出,两宰相身为执政朝政的,可是首先要被问责。
“两个宰相正和郭枢密使正因为选官的事争得不可开交,只怕现在还顾不上这些‘小事’。”王氏讽刺道。
“这怎么能是小事,唉,郭枢密使也是,他别的还好,怎么争权这方面,和两个宰相一个德性。”曹夫人头疼。
郭崇韬,原李存勖的中门使,经常在李存勖身边参赞军机,和冯道一样是李存勖的心腹,只不过两人一个擅长军事,一个擅长文治,两人都是真材实料,只是相比于冯道性情温和能容人,郭崇韬却是争强好胜,很喜欢揽权。
当初李存勖决定兵行险招千里奔袭汴京,就是郭崇韬最早提出来的,然后李嗣源执行的,所以李存勖入主汴京后,封了郭崇韬做枢密使,枢密使掌管天下兵权,可谓一步登天。
而且由于郭崇韬原来就是李存勖心腹,比两个宰相在李存勖心中强多了,所以朝中许多事,李存勖经常交给郭崇韬而不是两个宰相,而两个宰相又怎么可能轻易撒手,于是就常有争斗。
就例如这次选官,选官一事按照唐时旧制应该是宰相的权力,可李存勖觉得这么大的事,两个宰相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就让郭崇韬和两个宰相一起协商,而权力这事,就怕多个人来协商。
因此如今两方斗得不可开交。
只是虽然是郭崇韬身为枢密使抢了宰相的权力,但郭崇韬的名声却高于两个宰相,因为郭崇韬虽然揽权,但选拔官员却出于官员本身才能,而两个宰相,却多出于官员贿赂。
所以众人反而对郭崇韬印象好些。
曹夫人亦是如此。
曹夫人虽然头疼郭崇韬争权,却对郭崇韬人品还是信得过的,“两个宰相忙着争权不管,郭枢密使定然不会不管,这两天他听到消息想必会上奏给陛下,到时陛下应该会处理。”
王氏听曹夫人这么说,也稍微放心下来。
……
过了两日,果然如曹夫人所说,郭崇韬虽然忙于和两个宰相争权,却注意到下面上奏的河北旱情一事,就上奏给了李存勖,李存勖听了于是下旨对河北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减免赋税,并且让宰相派钦差去河北带领当地官员抗旱救灾。
这事本来李存勖处理的不错,有旱情,减免赋税,派人救灾,只是他不该让宰相派人去救灾,这事是郭崇韬最先上报的,之后抗灾成功,别人说起,也只会觉得那是郭崇韬的功劳,而不是派人干活的宰相。
所以两个宰相对派钦差一事并不是很积极,只是随意找了个官员去,并且还对郭崇韬有些怨念。
朝中的事本来应该两个宰相处理,然后上报皇帝,郭崇韬却每每仗着和陛下亲厚,得到消息就直接去陛下那说,而这次的事也是,偏偏郭崇韬去说了,最后干活的还是他们。
而很多事,往往开头差之毫厘,最后可能就会谬以千里。
由于两个宰相没能在开头很及时很好的处理好河北的抗旱救灾,河北许多地方夏收就已经不行了,其后数月,河北有些地方更是滴雨未下。
于是,河北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小规模骚乱,终于,在秋收再一次颗粒无收时,河北某地爆发了起义。
这次两个宰相可没有敢丝毫耽搁,立马报给李存勖,李存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