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把短片的创意稍微做了些修改,借用了央视“饺子”那个广告的亮点。
依旧是下雨的公交站,老人和怀孕的女子在等车,老人问她快见到孩子了,是不是很激动,女子说我很害怕。当老人问怀孕的女子怕什么时,女人说:“怕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吼了我最亲近的人,他从没吼过我,我却因为他从在超市偷拿糖,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她红了眼眶。
老人从兜里摸出一颗糖安慰她,“我给女儿买的,她最喜欢吃这个。”
女子愣住了。
就在这时候,公交车来了,女子站起身,把伞打在老人头上,“爸,走吧。”
大概剧情是这样,对话还要打磨。
中午跟李清宁一起吃饭的时候,江阳还在稿纸上勾勾画画,许多台词都不能让他满意,即使台词没有几行。李清宁没说话,时不时地喂给江阳一口披萨。
江阳忽然抬起头,“把老人换成小男孩怎么样?”
李清宁问:“为什么?”
江阳说痴呆老人同婴儿差不多,这样或许更好。
李清宁摇了摇头。
她让江阳不要做太多加法,要学会做减法。
江阳听进去了。
不过,他这个念头倒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他记起了菲茨杰拉德《返老还童》的小说。
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就是《本杰明·巴顿奇事》,也叫《返老还童》。
电影中,一出生便拥有80岁老人形象的本杰明·巴顿,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变得年轻,经历了许多传奇的经历,最终回到婴儿形态,并在苍老的恋人黛茜怀中离世。
但在小说中,男主老婆跟他分开,他曾取得的荣耀不再,儿子嫌弃他,让这个返老还童的父亲叫自己“叔叔”,他被赶出小学,他离开了幼儿园,在一片落寞中尘归尘,土归土。
江阳觉得《返老还童》小说的结尾,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几乎一样,所有记忆从他脑海里渐渐消失,变的惹人嫌弃,一生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梦,从他的人生中剥离。
人总要死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或遗憾或幸福,而他是带着空白离开的,仿佛从没存在过。
如果不是电影的话,估计这篇小说很少有人会看到。
就算看到,也是因为它设定奇特。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小说一经回想起,就在江阳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了。
江阳下午把广告方案交给了周浩。
周浩去跟客户沟通了,电视台原本打算拍父亲节的公益广告,江阳的创意不算偏题太远,周浩打算让客户看看,如果定下了就马上展开后续合作,这离父亲节可没几天了。
周浩放下江阳的创意,“你这次创意也挺催泪的,你真不怕有人给你寄刀片啊。”
江阳觉得还好吧,“大不了咱们改行卖刀。”
“这个可以有,无本的买卖啊。”
周浩调侃了一句,起身刚要离开,江阳的电话响了,是张晓涛打过来的,他在电话中说在他的力排众议下,台里已经定了,就拍江阳写的剧本,明天来京都商议合同。
待江阳挂了电话以后,周浩又坐下来,“定了?”
江阳说:“初步合作意向定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看江阳的要求,张晓涛他们电视台会不会答应了。
江阳想要《地下交通站》在网络传播方面的全权授权。
《地下交通站》是一部很特别的剧,在播出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火。
在知名度上,它比不上《武林外传》等大热情景喜剧,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网络上口口相传,这部剧的死忠粉逐渐变多,慢慢变成看《地下交通站》的只有0次和1万次。
一万次是夸张,不过看过一遍的人会再看好几遍,而看不下去的人是真口味不对。
不必勉强。
很多人把这一部和尚剧当下饭剧,心情不好了,炒上两三道下酒菜,整上一瓶啤的或者白的,无论是有人陪着看,还是没人陪着看,看着看着,许多郁闷和疲惫就烟消云散了。
江阳初次见张晓涛时,忽然冒出了拍《地下交通站》的想法。
后来想了想,这条路还挺对,复制这部剧曾经走过的路,在一个小电视台播出,然后放到网上依靠口碑慢慢发酵,用小投资走长线收益是最适合现在他和周浩的办法。
至于为什么不吃软饭自己投资——
江阳知道,现在把这部电视剧弄出来,注定超越不了原版,缺少颜冠英老师的贾贵,就算让奥斯卡影帝来演贾贵,《地下交通站》也注定有缺憾,甚至会让这部剧缺少灵魂。
最后走向如何,江阳把握不准。
在这种情况下,拉合作伙伴最好,赚了一起赚,赔了一起赔。
“行,那明天商量了再说,我先忙这公益广告。”
周浩离开了。
留下江阳在办公室,打开文档,写下了《返老还童》的标题。
这部短篇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角从出生时就会说话,张口叫爸爸要衣服穿,吓的家庭医生辞职,医院护士直呼上帝,让他爹浑浑噩噩买六个小时婴儿衣服的时候让人嘲笑……
整个一流水账。
江阳记得一些,把一些情节写下来后,倒不用借助微缩模型,慢慢打磨记忆就行。
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到了。
江阳给老婆发了个消息,把文档保存,上传云端后戴上口罩出门。韩小小他们早走了,整个公司现在空无一人,江阳把电源关了锁了门,下了车库,靠在车边等李清宁。
他拿出手机在买票,余光忽然看到有一道光闪过,他向旁边看去,见那个角落听着一辆车。就在江阳疑惑时,车上下来两个人,正是边岸和二哈。
边岸向江阳招了招手,江阳笑着向他们招下手,低头继续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