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三百三十文一斤,康掌柜,你这简直是趁火打劫啊?”
“李掌柜,我实话告诉你吧,我就是趁火打劫了,这八千石蔗糖是我们商号,三个月内,最后一批蔗糖了,北陈已经明确表示一定会要的。”
“所以今天就算侬不要,自然还有其他人要。”
李瑾脸色难看,就像康辰说的一样,这八千石蔗糖就算他们不要,北陈的也会要。
所以对于康辰来说,这些蔗糖他根本就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但是三百三十文一斤的这个价格,确实太过于过分了。
毕竟根据之前得到的情报,康辰卖过北陈的价格是二百文一斤,卖过自己,已经足足上涨了一半不止。
如果真的同意了康辰的报价,那么就意味着他们治德商会要拿出足足三十一万八百贯,来购买八千石蔗糖。
可问题是,他们治德商会固然体量不小,三十一万八千八百贯那么多钱,拿是可以拿出来。
但是一旦拿出,那么绝对是伤筋动骨的级别。
毕竟能在治德做蔗糖买卖的,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商号。
这些商号背后的世家大族,为了蔗糖买卖,已经投入了大量的钱财来种植甘蔗了。
所以,想要拿出三十多万贯现钱来,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回报太低了。
就算如今蔗糖价格已经达到了三百六十文一斤,他们把这些蔗糖卖给北陈,也只能赚两万八千八百贯。
再扣除其他费用,利润只会更低,能有两万贯便不错了。
而治德商会有十几家商号。
一家分一千来贯,是没有人愿意的。
倒不是说一千多贯不多,而是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太不值得了。
凑齐三十多万贯,肯定会导致各家商号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毕竟每家商号除了蔗糖买卖,还有其他生意需要兼顾。
如果拿出好几万贯,只收获区区一千贯,这样的买卖,治德商会没有多少人愿意。
于是李瑾最后还是没有和康辰谈拢。
不欢而散的李瑾,刚刚离开上关码头,便遇到了自己商号的一名店伙计。
他告诉了李瑾两个十分重要的消息。
第一个,是昨天下午,北陈打算将之前购买的六千石蔗糖运回去。
结果没有想到,两艘装载着六千石蔗糖的船只刚刚驶离治德码头,其中一艘便发生了触礁事件。
虽然说离码头近,很快便派出了人员前去救助。
但是因为船只破口过大,仅仅只过了一刻钟,一艘可以运输数千石货物的船只便沉没了。
虽然说北陈立马组织了人手进行打捞,但是因为船只沉没的速度太快了,根本来不及转移船上的货物。
所以三千石蔗糖,只有几十石安全转移,剩下的两千多石,全部沉到了水里。
虽然说治德码头水深算不上多么深,在水鬼的打捞下,大部分货物都已经重新打捞上岸。
但是依然有超过三百石蔗糖无踪,另外其他的蔗糖都泡了水。
要知道,蔗糖这种东西一旦泡了水,那么价值将会呈断崖式下滑。
更重要的是,因为损失了三千石蔗糖,北陈原先应该交付的六千石蔗糖一下子少了一半。
所以北陈的人非常着急。
因为这批蔗糖是要送到邺城,专门供应北陈朝廷的。
如果无法按时交货 那么北陈那些商人会有很大的麻烦。
虽然说不至于被抄家灭族那么夸张,但是耽误了北陈朝廷的货物,最起码会被北陈朝廷取消掉商贸资格。
这便意味着无法进行在治德以北陈官方的名义做生意了。
这对于那些北陈商人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为了尽快凑齐需要的蔗糖,北陈才开始疯狂收购蔗糖的做法,导致蔗糖价格在短短一夜之间,便上涨了足足五六十文。
而且前来报信的人说,如今,治德的蔗糖价格依然在飙升,他离开时,价格已经升到了三百七十文了。
而另外一个消息则是,北陈派出了一支船队,正在向上关码头而来。
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购买一批蔗糖,先顶上去再说。
一听到这个消息 李瑾便坐不住了,他清楚,一旦北陈从康辰这里,获得了三千石蔗糖,便可以渡过危机。
而作为帮北陈解决危机的康辰,自然会在北陈能力的好感拉满,倒时候,恐怕他们治德的商人,再也没有和北陈合作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李瑾立刻返回码头,重新找上了康辰。
“康掌柜,我同意以三百三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蔗糖,而且你的八千石蔗糖我都要了。”
虽然说以三百三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八千石蔗糖,需要花费三十一万八千八百贯。
但是现在蔗糖的价格正在暴涨。
只要自己吞下这批蔗糖,便可以抓住北陈商人的命根子。
到时候,自己这边不就可以继续提高价格了吗?
不过三十一万多贯钱款,哪怕他们治德商会有十几家商号,想要在短时间内凑齐这笔钱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十一万多贯钱款,对于治德商会来说,其实并不算多。
毕竟治德商会背后基本都是南梁的世家大族。
几万贯钱还是可以拿出来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商人号自己还有其他生意,几万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的出来。
不过想到如今治德那高的飞起的蔗糖价格,李瑾便决定,先把这八千石蔗糖的生意谈下来再说。
康辰见李瑾愿意以三百三十文一斤的价格购买蔗糖,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于是就这样,双方签订了契约。
而因为购买八千石蔗糖需要三十一万多贯钱款。
李瑾一时间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所以没办法,只能先签协议,即,治德商会以三百三十文一斤的收购价格,收购康辰手里的八千石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