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哈丹巴特尔再次组织麾下军队,对西大营发起了进攻。
思虑良久,哈丹巴特尔还是决定,攻打西大营。
之所以不拿沙包城和东大营下手是因为,打沙包城,难度太大。
哈丹巴特尔清楚自己手下的斤两,攻城战,只会打的更差。
而东大营根本就不合适大军展开。
每次只能投入几千人进攻,还必须是步兵,在面对一个有万人守备的东大营时,几千人作用不大。
所以最后,哈丹巴特尔还是选择了战场面积更广阔,而且已经有一些了解的西大营。
当然,和之前的进攻不同,这次,哈丹巴特尔改变了进攻策略。
首先,骑兵不再参与进攻。
因为在进攻当中,骑兵并没有多少用处。
只要北陈军的营寨还在,俺塔部的骑兵便不可能冲进营寨里面。
此外,此次进攻的所有俺塔部士兵,全部下马步战。
而且哈丹巴特尔还让麾下士兵建造了大量的简易大型盾牌。
直接竖立在西大营外面,而俺塔部的士兵们,则使用弓箭,和西大营内的北陈军展开对射。
并且,哈丹巴特尔还拿出了宝贵的破甲箭,让麾下的士兵使用。
同时,一边进行火力压制的同时,另外还派人填埋陷坑。
面对俺塔部新一轮的进攻,杨护依旧沉着应对。
但是改变了战法的俺塔部军队,给杨护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主要是俺塔部的人数不少,加上俺塔部以弓箭投送箭矢。
而北陈军不但人数占劣势,而且使用的还是射速比较慢的弩。
所以在火力密度上比不过俺塔部。
所以在互相使用箭矢压制对方的作战里面,北陈军和俺塔部打了个平分秋色。
当然,所谓的平分秋色,并不是伤亡人数差不多。
而是,俺塔部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正在完成填壕的战术目标。
毕竟装备有防御能力不差的棉甲,北陈军对于俺塔部的箭矢还是有很好的防御效果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陈军居然正在慢慢的占据战场上面的优势。
虽然说,双方只是使用弓弩互相远程攻击对方。
而,北陈军以弩为主,论射程,威力,弩比俺塔部手上的弓要远。
毕竟弩在构造上可以提供的拉力比弓多,所以射程和威力更大。
此外北陈军的精度也超过了俺塔部的士兵。
按道理来说,俺塔部的士兵箭术应该比北陈军队要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架不住弩比弓的精度更高啊!
北陈军的弩在使用时可以双手握持,在稳定性上比弓要好。
同时,北陈军队使用的弩是有望山作为瞄准的。
加上长时间构筑的精密坚固工事,抵挡了大部分俺塔部落的箭矢。
所以在精度上,北陈军一点不输俺塔部的士兵。
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优势,使用弩的北陈军还有一个短时间看不出的优势。
那便是作战的持久性。
弓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开。
弩的上弦固然也不轻松,但是弩可以双手上弦,同时只要完成上弦,只要不扣弩机,那么就可以从容瞄准。
毕竟在弩不需要一边瞄准一边维持拉弓状态。
虽然说使用弓箭的俺塔部士兵在火力密度上超过北陈军队,但是在造成的杀伤方面,却不如北陈军队。
同时,在大规模互相射箭当中,俺塔部总是会被北陈军队压制。
造成这种原因最主要是因为,俺塔部和北陈军队在武器质量上面的差距。
因为双方的武器存在严重的质量差距。
毕竟,北陈军队的武器基本上是由兵械司统一制造的。
在武器生产的过程当中,北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流水线一些的生产方式。
每一件武器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基本都有特定人员来负责。
比如说一把刀,由甲负责打造,乙负责打磨,丙负责组装。
如果这把刀出现了质量问题。
比如说还没有开始使用,便断裂了,那么根据武器出现的问题,自然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
其实武器流水线生产并不是什么大杀招。
华夏在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类似的制造流程。
所以北陈的武器不说每一件都一模一样,至少可以保证差别有限。
而俺塔部的武器可就不一样了。
像弓箭,作为草原上面每个战士最常见的武器,一般而言,每个草原上的战士自己的弓,都是他们自己打造的。
根据草原上面的传统,每一个男孩在八岁的时候,便会拥有自己的第一张弓。
这张弓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为其制造的。
等孩子年纪大了以后,便会自己制造一张新的弓。
新的弓一般是在其十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制作的。
这张弓不单单是草原上战士的第一张,自己制造的弓,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制弓技术用的。
所以草原上的战士们在制作弓的时候,往往精益求精,从选材,到制造完成,需要耗费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有条件的人,其的父母会在其刚刚出生的时候,便在树林里面选择一棵树,等到时间了,再用那棵树来制造弓。
所以说,每一位草原战士的弓,都是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定制的。
每个人手上的弓,都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
所以在草原上面,每一个草原战士的弓都是有一定差别的。
有的弓梢长一些,有的弓弦硬一些,还有的弓体更弯曲。
这种武器制造方式固然是制造的武器和使用者十分贴合。
但是这种做法对于战争而言,却并没有好处。
在战争当中,武器契合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要求。
相比于武器的契合度,性能统一才是重点。
一种武器性能统一才符合军队的要求。
因为对于军队而言,武器性能统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