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宏连忙答道:“徐侯说他既然要离开长安了,就不会把那些店铺还有工坊留给那些人,想占他的便宜,门都没有!他要把生意搬到海州那边去,现在已经把那些工匠还有器具都装船,先一步送往了海州!”
李二听到楚宏说徐淼把工匠和那些工坊用的器具都迁往海州了,稍稍松了口气,不过脸上却露出了古怪之色,忽然间笑了起来,摇了摇头道:
“他想得倒美!居然想要去海州长住,朕岂能让他如愿!就让他先折腾折腾吧!趁机出口恶气也罢!就是到时候朕再把他召回来的时候,朕倒要看看他那时候什么表情!哼哼!
说起来有时候看那小子挺精明的,可是这次让他去海州,他却不知道先打听一下海州那边的情况吗?”
楚宏陪着笑躬身说道:“徐侯自从接旨之后,似乎很是高兴,一直忙活着准备前往海州赴任,可能是忘了吧!”
李二哼了一声:“真是个混账,估计那小子可能早就在长安呆腻了!一听说放他出去,就得意忘形了!别管他,等他到了海州,看他还能不能高兴起来!哼!想出去享清闲,想得美!”
正说话的时候,有太监进来禀报,说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以及戴胄请见。
李二吩咐宣他们觐见,不多时四人便联袂来到了李二处理政务的偏殿之中,见礼之后纷纷落座。
李二看了一眼他们四人之后,也没有等他们说话,对他们问道:“鲁地一带现如今情况如何?”
作为户部尚书的戴胄立即答道:“鲁地那边,自今年夏天,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降下大雨,以至于今年鲁地那边登莱青密以及海州等地,因为旱情,粮食都大为减产,明年开春之后,饥荒恐怕是难以避免了!
而海州今年秋天,沿海一带还遭遇海潮侵袭,海潮侵入内地最远的多达数十里,以至于沿海一带灾情更为严重!”
李二皱起眉头,对戴胄接着问道:“那么鲁地那边各地的义仓现如今情况如何?”
戴胄接着答道:“自贞观二年陛下下旨,令各地州县设立义仓之后,各地均已按照陛下的旨意,设立了义仓。
三年和四年鲁地大熟,倒是义仓之中也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是仅凭当地各州县的义仓所储之粮的话,恐怕尚不足以应对明年开春之后的春荒,还需从各地调运粮食前往赈济。
这件事微臣已经上书,请圣上下旨调周边各州义仓之粮,就近先运往青州和登莱三州,以赈济开春之后这三州的饥民。
但是眼下最难办的就是海州,因为与之相邻的淮南道楚州、扬州等地,今年也遭了水患和海潮之灾,以至于当地暂时也抽不出粮食运往海州赈济。”
李二想了想之后,对房玄龄和杜如晦问道:“对此你们有何办法?能解海州缺粮赈济之困?”
房玄龄想了想对李二说道:“微臣以为,眼下海州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干员前往坐镇,先稳定民心,然后尽量想办法自救!然后朝廷可从淮南道西部和江南东道的北部调运一批粮食,前往海州赈济灾民。
只要海州能撑到各地赈灾粮食运至海州,那么今年在海州广种甘薯,入秋之后,海州的灾情便可解决。”
李二探口气道:“海州那边,朕已经决定让徐淼前往担任刺史,原本擢其年后出发前往海州赴任,现在看来,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可让那小子不日启程,先行赶往海州,不用等到过完年再出发了!”
杜如晦点头道:“陛下圣明,徐淼虽然年轻,但是足智多谋,而且心地善良,素来体恤百姓疾苦,让他前往海州,乃是陛下明智之举!
说不定他还真有法子,能解决饥民之事。
但是微臣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虽然陛下擢其为海州刺史,但是眼下海州正值饥荒的时候,稍有不慎,在居心叵测之辈的蛊惑下,便可酿成民乱!
刺史并无权节制当地折冲府,一旦要是有人作乱,他恐怕是很难弹压的住!还望陛下三思!”
李二听罢之后,眉头再次拧了起来,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对长孙无忌问道:“辅机,你有何看法?”
长孙无忌起身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这等特殊时期,可特事特办,授予徐淼节制海州折冲府府兵之权,令当地折冲都尉听令于他,受其节制!如此便可让他施展拳脚!”
李二听罢之后,点头道:“这也是个办法!那就按照诸卿所说的办吧!拟旨,命徐淼接旨之后,即日启程赴海州上任,授其兵符,令海州折冲府暂归其节制,命其务必想方设法赈灾,不得酿成大乱!否则的话,朕定不饶他!”
徐淼原本正躲在家里乐呵呵不紧不慢的收拾行装,准备年后出发到海州走马上任,带着一家人去海州过几年逍遥日子。
可是却没成想忽然间宣旨官就来了他家,宣读完圣旨之后,徐淼当场就傻眼了,他愣了好一阵子,才想起来问前来宣旨的官,海州那边出啥事了。
宣旨的那个年轻官员,无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