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庄的田地排列得整整齐齐,在六块排在一起的田地里,牛和犁田的人手都已到位,君臣们则在田边观看。
只见六头牛都套上了绳索,绳索牢牢地系在犁上。一声令下,六人同时挥舞手中的鞭子,口中还大声地吆喝着,催促牛向前走。
牛一走,犁的优劣就看出来了。
拉着曲辕犁的三头牛明显走得轻快很多,轻轻松松就把另三头牛甩在身后。甚至连扶犁的人都没料到牛能走这么快,一时间手忙脚乱,差点没跟上。走了一会儿才适应了新犁的节奏,慢慢地熟悉了,渐渐有点闲庭信步的感觉。
李泰在田边追着犁仔细观察,发现曲辕犁的犁铲更容易翻起土,不像直辕犁那边,犁铲就像被土卡住了似的,极其费力。
李世民等人都面带笑容地捋着胡子,显然都十分满意曲辕犁的表现。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一把曲辕犁就出了状况,卡在地里,一时间动弹不得。
众人吃了一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纷纷围过去观看。
这一看才知道,原来这把曲辕犁的辕头做得离地太低了,一开始地面较平时还不打紧,等走到地面隆起的地方,辕头竟然碰到了地面,一下子插到了土里,便卡住不动了。
明白原因后,犁田的汉子便将犁从土里拨出来,重新摆好,再继续催牛耕田。
但没过多久,又插在土里了。
看来这把犁不行。众人还来不及感叹,另一把曲辕犁也出事了,它也卡在了土里。
大家再次围了上去,只见这把犁的辕头离地比较高,还不至于插到土里。但辕头离犁铲太近了,铲出来的土都碰到了辕头,在这里越积越多,很快堆成了一团,卡住不动了。
不消说,这把犁也不行。
这两把犁退出了比试,带来的三把犁只剩一把还在和直辕犁比拼。
段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目不转睛地盯着最后一把曲辕犁。而这把曲辕犁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顺利地一路耕了下去,而且在到达田边要转向时也十分灵活,节省了不少时间。
最终耕完了这一亩田的时候,那三块直辕犁耕的田还没耕完三分之一。
段纶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交差了。
粗粗地估算了一下,按这个速度,一头牛一天下来,大约可耕五到六亩田。而以前用直辕犁耕田,一天也就能耕田一亩半。这样一来,耕田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李世民等人欣喜若狂,如此一来,全国就可以耕更多的地,提高粮食产量指日可待。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粮食是重中之重,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就可以种更多的地,产更多的粮。如此良性循环,国家才能发展壮大。
大唐就是苦于田多人少,种田的人手不够,很多田因为没有耕过而几乎没什么产出。如今曲辕犁解决了耕田这个大难题,让君臣们更为期待今后的粮食满仓的日子。
就在他们满怀憧憬的时候,李泰又提出一个问题说:“我看换了曲辕犁后牛拉得挺轻松的,不知道人能不能拉犁?”
要知道长安地处秦岭北部的关中平原,田地多为旱田,不像南方的水田那样易于耕地。以前也不是没人试过用人拉犁,但以直辕犁的能力,累死了也拉不了多远。
既然曲辕犁如此省力,说不定人可以拉动犁,这样对那些没有牛的农户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
李世民左右看看,试图找一人来试试能不能拉动曲辕犁。
程咬金见此情形立即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道:“陛下,我的力气大,就让我来试试吧。”
李世民大喜:“知节力气大,定能拉动犁,你便去一试。”
程咬金脱了鞋袜,卷起裤脚,下到田里,一把拽过绳索,搭过肩头,拽紧后对后面扶犁的人说:“扶好了,我要使力了。”
程咬金一用力,只觉得没费太大的力气,犁就被拉动了。他一时兴起,竟然越走越快,显出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
李世民在田边看到大喜道:“果然可以拉动犁,知节干得好。”
程咬金听到他的称赞更加来劲,一口气拉了个来回,才放下绳索。
李世民过来问道:“知节你感觉如何?”
“回陛下,没有想象的难,我还有余力,我估计一天耕完一两亩地没问题。”
“哈哈哈,那就好。知节你是武将,力气大,寻常人可比不了,就算他们拉犁一天耕完一亩地,哪怕半亩,也是好的。”
李泰在一边也说道:“寻常人比不上卢国公,一个人不行,就两人一起拉犁,不就行了。”
众人皆大笑称是。
大唐缺牛,人比牛多,牛耕不过来还要人用锨翻地,那太累了,而且一天翻不了多少地。有了曲辕犁,人力就可以作为牛的补充,耕地再也不是问题了。
那把立了功的曲辕犁被擦拭干净,带回了工部,今后就照此样式来打造曲辕犁了。
曲辕犁的试验大获成功,剩下的事情就是大量地打造曲辕犁了,全国的需求量如此大,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李世民决定将曲辕犁的图纸公之于众,让大家自行打造。同时工部也组织人手打造一批曲辕犁,给各皇庄以及给兵部屯田用,而各权贵和世家大族府中自有工匠自行打造曲辕犁使用。一时间各地纷纷动手打造曲辕犁,田间地头的曲辕犁逐渐增多,很快就成了农家的标配。
而《牧羊曲》则成了平康坊的标配,平康坊的女子若不会唱《牧羊曲》,简直都不好意思开门接客,来平康坊的客人怎样都要听上一道《牧羊曲》才会满意。
而且城里的女子也都爱唱这首《牧羊曲》,有的还专门跑到乡下找一草坡,学人家边赶羊边唱,搞得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