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英,好久没吃上你做的红烧肉了!”
姜松夹了一大块的红烧肉吃着,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味道格外的好,入口即化,和他记忆里最美的菜,那是一模一样的。
自回家之后,不是在赶路,就是在赶路的路上,有得吃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好不好吃,并不在考虑的范围。
回到了村子里的他,随便对付一顿,要么就在别人家里吃饭,大多数时候,都在茶园里吃饭的,姜松忙碌的脚不沾地的,哪有时间好好品尝美食。
如今,回到了家,尝到了方翠英做的红烧肉,看着儿女们都在呢,他这心情,才算完美。
可惜,姜春还是军营呢,不然的话,他们一家,才算是真正的团圆。
“爹,尝尝我做的烧鸡。”
姜兰给姜松夹了烧鸡,又拿了给张成风。
烧鸡切成了大块,既能夹着吃,也能用手拿着吃。
“好吃。”姜松夸赞着,其乐融融的说着,半晌,他才问:“怎么不见兴明和家成?”
姜秋在,可他们两个不在。
“爹,他们进场考试了。”姜秋回答着,这一考就要考几天。
“哦。”
姜松也没多问,说起了陶瓷的生意,说:“这生意能做,一路上不断的浇水,豆芽长出来了,这陶
瓷啊,碎的也少,这次只是试着带回去,东西带得少,等以后每次拉货回去,可以多带些回去。”
“我们这次带了很多美人妆的货,还有药坊的药膏,等回村里的时候,再带陶瓷回去,正好合适。”
一路上,姜松想得很清楚,反正也要给京都送货的,之前就是送过去,会带一些和持产什么的回去,这下好了,连同着瓷器一起带回家,还能挣钱呢。
晚饭后,大家聊了会天,就直接回房休息了。
姜松和张成风赶路十分的辛苦。
“姐,今天我带墩墩睡吧。”姜荷十分体贴的说道:“正好,我也好久没看到墩墩了。”
“不用,墩墩夜里还要起夜。”姜兰拒绝。
张成风道:“辛苦小荷了。”
“不辛苦,姐夫,你们赶路辛苦了,应该好好休息,省得墩墩吵到你们。”姜荷领着墩墩回房了,墩墩喜欢亲近小姨,因此,撒欢的跟在姜荷的身后,那开心的样子,让人看了都欢喜。
“二姐,要不,墩墩随我睡。”姜秋在院子里拦下姜荷。
“明儿个墩墩随你,今天随我睡。”
姜荷将墩墩抱了起来,亲了亲他的脸蛋说:“我们墩墩真乖。”
夜。
燕九悄悄翻窗进屋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
墩墩那双圆溜的大眼睛。
“墩墩,我们来玩捉迷藏。”姜荷伸手遮住了墩墩的眼睛,悄悄说:“你怎么来了?”
“姨。”
墩墩伸手扒拉着姜荷的手。
“没事。”
燕九直接将墩墩抱了起来,哄过二姐的孩子,燕九也算是有经验了,摸到口袋里的糖,直接塞给墩墩,得了糖的墩墩,笑得格外高兴。
“安心,墩墩不会说话,谁知道我来了?”燕九抱着墩墩,说:“你说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也像墩墩这么可爱?”
墩墩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成月牙,胖乎乎的脸看起来格外可爱,小孩子清澈纯真的眼神,让人看了心生欢喜。
“必须的。”
姜荷摸着他的手,墩墩养的好,连手都是肉嘟嘟的,她哄着说道:“我们家墩墩多可爱呀。”本就软糯的声音,哄孩子的时候,更是温柔,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燕九不由的看呆了。
“呆子。”
姜荷轻笑,睨了他一眼说:“还没成亲呢,你就想到孩子了?是不是想得太远了?”
最少还要两年呢,再加上怀孕,最快得三年,她才能有自已的孩子。
她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模样呢?
姜荷侧目,看着他丰神俊朗的脸,他们两生出来的孩子
,肯定丑不到哪里去吧?
……
“翠英。”
姜松泡脚的时候,直接伸手抱着方翠英,把方翠英吓了一跳,她挣扎了一下,才道:“松哥,这一路还顺利吗?”
哪怕刚刚姜松说了,他们这一路顺顺利利的,可是方翠英还是想听。
“路上很顺利,也没碰上土匪之类的,平平安安。”姜松将头埋在她的颈项间:“我把……我娘的坟迁到茶山后面了。”
“好事。”方翠英愣了一下,说:“等我回去,就带着孩子们给婆婆磕头上香。”
“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我娘。”
姜松接下来的话,把方翠英吓了一跳,她疑惑的问:“你是怎么找到婆婆的?”
“姜栓柱告诉我的。”姜松把姜栓柱一家子的变化说了。
方翠英听了唏嘘不已,道:“姜贵把大好的日子作没了,也是他自作孽。”
“既然是姜……老爷子带你去的,那怎么会不知道是不是婆婆呢?”方翠英听糊涂了。
姜松把秦立安的事情说了,说的格外的详细。
方翠英听了半晌,才问:“你的意思是,婆婆,姜喜儿抱着的你,是和秦家的孩子换了?”
“他是这么说的。”姜松叹气,说:“他重新找到了蔡家人,当初,秦立安的
祖父,秦老爷子在宁安府出事,身怀六甲的秦老夫人难产,住在蔡家,当时蔡家的三夫人和姜喜儿都怀孕了。”
“后来呢?”
方翠英问,怎么觉得这几个孩子,换来换去的,她都懵了呢。
“她们三个人一前一后生产的,蔡三老爷出事了,引得蔡三夫人早产,孩子在肚子里憋久了,生下来就没气了。”
姜松将当年的真相,娓娓道来,蔡三夫人因为没有嫡子,孩子没了,自然就想要和姜喜儿的孩子,可惜,姜喜儿的孩子,先天不足,看着也不是个长寿的,就这么的,蔡三夫人打起了秦老夫人的主意。
当时正值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