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是看向徐宏基,看看这位老公爷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忻城伯三人略带紧张的看向徐宏基,这件事他们之前也和魏国公提到过,可惜的是他们这些老公爷没有同意他们的打算,甚至可以说是一口否决掉了,还劝他们放弃这个打算,老老实实听皇上的要求即可。
但是他们几人不甘心,在他们看来徐宏基是真的老了,对于所谓的权力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你不在乎了可我们不一样啊,自从土木堡之后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少,到最近也就剩下这南京京营几万人马了。
现在这最后一点儿且微不足道的权力,皇上您竟然也要从我们手上拿走?这是不行的,可惜之前皇上要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不在京城,不能去见皇上,只能上奏折罢了。
不然的话,自己一定要在那黄极殿大哭一场,或者直接撞在那柱子上也不能让皇上这么做。
可惜,自己却在两千里之位的南京,见不到皇上,起不了太大的力量,在他们这些人眼中,北京城中的那些勋贵都是废物。
现在已经近一年过去了,各地的卫所变革都进行的差不多了。他们很清楚这中间全国爆发了数百起大大小小的叛乱,而朝廷竟然对此没有一点儿动摇。
这就表明了皇上对此事究竟有多么坚定。但即便如此,他们心中还是不能平衡,忻城伯三人就下定决心,今日试试皇上,万一能成呢?不成也不亏,反正皇上也不会对我们做什么事情,可要是成了,那就赚大了。
……
徐宏基终于抬起了头,看了看正一脸严肃看着他的皇上。
徐宏基的声音很是缓慢,“皇上,臣反对忻城伯的看法,在老臣看来这认为卫所改制是再正确不过的,卫所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是肉眼看见的,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了。
在这变革的途中发生一些阻碍再正常不过了,当遇到这些阻碍时,朝廷应当一往无前的冲过去,而不是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忻城伯感觉浑身都在颤抖,魏国公你可好得很啊,你这可是背叛了我等大明勋贵,这好意思做南京勋贵的领头羊?你自己不在意,可是你竟然丝毫为我大明勋贵、为你的子孙考虑考虑吗?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栋梁,对于此事不知是如何想的?”
其他人显然也是早就知道这件事的,这个时候却是异口同声,恭敬的高呼:“一切凭皇上做主,臣自当遵从!”
朱由检心中想笑,这些人还挺聪明的啊,没有像忻城伯这些人那么愚蠢,完全看不清楚形势,朱由检很清楚忻城伯这些人在之前肯定找过这些人的。
至于这些人愿意还是不愿意,那现在是看不出来了,但至少这些人现在表面上是不支持忻城伯的。
朱由检也没有再难为这些人,直接就开口了,“既然如此,那朕就说说朕对此事的想法。
诸位爱卿一直都在南京待着,没有去北京,对当时的情况也了解不多,朕也不怪罪你们,现在朕就给诸位爱卿再说一遍。
我大明的卫所制之前还是好的,尤其是在我大明太祖、成祖时那完全就是所向披靡,在坐诸位的祖先都跟随太祖、成祖皇帝带着这样的军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然而这数百年后,我大明的卫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些世袭的军官盘剥普普通通的卫所军户,抢夺他们的土地,军户几乎就成了这些军官们的佃户,军户们的生活那是多么凄惨。这样的事情在座的诸位那个不清楚?可以说是清清楚楚,甚至是整个大明都很清楚。
在此次整顿中,这样的典型事件邸报上报道出来的也不是几十次了,而是数百次了,那些军户们简直是生不如死,朕对不起他们啊。
他们和诸位一样,他们的祖先同样为大明流过血,现在却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们说这正常吗?”
“啊?正常吗?”
“不正常”
“是的,它不正常,不正常就要做出改变,让他们正常起来!
同时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那是直线下降,这一点朕之前的皇上和贤臣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从成化以来,我大明君臣就竭尽全力去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各种各样的方法都用过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小修小补起的作用并不大,或者说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与长远而言,效果不大。
那么现在在辽东建奴的威胁之下,我大明内部也是危机重重,朕完全可以负责任的说我大明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难道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不应该对军队进行深度的、彻底的变革,破釜沉舟、一举解决掉这大明的顽疾吗?”
“应不应该,回答朕!”
“应该!”,众人的声音颇大,朱由检点点头,这才对嘛。
“既然应该,而恰好之前的辽东之战中也证明了依照新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军队战斗力更强,更能守护我大明,能打胜仗!
那难道不应该按照此法来变革吗?
你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反对的你们自己清楚,朕也很清楚,像今日这样这种错事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做了。”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皇上真的生气了!
沉默,大殿之中极为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