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心中皆是吐槽不已,甚至有些恶寒,皇上您不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还问我们做什么呢?我们的看法重要吗?一点儿都不重要,反正皇上您也不听。
这样的事情已经在您身上发生过很多次了,现在这又是何必呢?
“臣等愚钝,请皇上示下!”众人的声音有些有气无力的。
朱由检仿佛没有看到这一幕,他自顾自的说道:“诸位爱卿,重新设立的县尉、府尉等官职,他们的主任务是训练士兵、守卫城池、保卫朕的子民,可谓是位卑而权重,朕认为他们首先就是需要有足够的练兵能力。
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皇上圣明!”
“既然如此,那突然之间寻找超过千人的知兵的官员也是极其困难的,目前来说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做到的。
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皇上圣明!”
“因此朕认为这些人应当从军队中挑选,挑选那些年龄大的,已经不适合在军队里待的,或者是身体有残疾的士兵。
正好,这几点来朝廷的战争不断,这样的人才还是挺多的,他们很多都为大明记下了相当大的功劳,朝廷这个是好安排给他们一个官职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而且他们完全可以满足朝廷对这几个职位的能力要求,他们有足够的训练能力,况且对朝廷十分的忠诚,朕认为此事颇为合理,简直就是为朕为大明量身定做的!
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皇上圣明!”
朱由检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竟然会有人这么快的表示支持,朱由检都已经将左手放在旁边的茶杯上了。
这人是读书读傻了吗,这要是成了,就是真的在刨科举的根啊!
朱由检一看,心中的惊讶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欣慰,你们总算是没有辜负朕对你们的期望!
说话表示支持的正是现在在场的三位国公,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的脸上因为激动而变的通红!
他们等待了近两百年的机会终于来了!大明的勋贵们、大明的军队翻身的时候终于到了。
因此这个时候他们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小心思,这个时候什么愁怨都可以完全放下。
因此在朱由检话音刚落时他们就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支持,皇上啊!带您的百余勋贵是支持您的,您可千万要顶住啊,千万不要后退!
孙承宗和李邦华两人脸色很是不好看,他们很清楚此事若是做成会产生的后果,天下的升官路径只能是科举!
即便是之前皇上地吏治变革,那前提也是考试,对于科举的根基改变的比你不是很大。
但是在现在不一样了,天下真的要出现科举之外的升官之路了,自从土木堡之变,大明一代又一代文官们的努力难道真的要付之东流了吗?
不!绝对不可以!
“皇上,身为官员怎能不识字读经?若是让士兵们担任这些官职,恐怕会引起天下士子的不满,他们大字不识的情况下,如何和地方上的众官员一同管理地方?
……
臣认为,此时朝廷还是应当慎重,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孙承宗说完,作为文臣的李邦华自然不能没有表示。
“是啊,孙大人说的很有道理,若是让士兵们去担任官职,他们不知圣人的教导,恐怕会很容易贪污腐败,败坏朝廷的威信,对于皇上您的圣君名声大有损害!
……
臣也认为朝廷可以再等等,或者朝廷可惜首先在北直隶进行实验,看一看这样的政策究竟是好是坏。
数年之后,朝廷定然对此了如指掌,到时候朝廷才可以另作决定,如此一来,朝廷的运转定然会更加顺畅,朝廷为之付出的代价也能减少很多。”
朱由检心中想到:好家伙,这一顿慷慨激昂的话说出来,英国公这三位看来是被震惊的不轻啊,你们还是小看了文人的脸皮,他们真是什么都高说啊!
“简直是一派胡言!”,英国公那慷慨激昂的声音再次响起,心中的愤怒让他再也难以抑制了,这些文人真是不要面皮了,当真该死!
“什么叫做士人的不满,朝廷制定政策什么时候要看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来决定了,什么时候要看他们的脸色了。
诸位的圣贤书不会是白读了吧,不会连朝廷制定政策是为了谁也不知道了?
本公虽然是一个粗人,可也知道民为贵、君为轻?
诸位进士,诸位圣人子弟,可否告诉本公,这民究竟是指的谁,难道仅仅是读书人吗?”张维贤目光炯炯的看向两人。
两人此时是头皮发麻,这问题实在是,难以回答。
“自然是天下亿万百姓,可百姓不识字,如何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苦读数十年圣贤书的读书人,经过了圣人教化,才能表达出他们的愿望,以此让朝廷知道,看到!
可以说,既是为了天下百姓,也是为了天下士子!”
好家伙,说的真好,朱由检自己都差点为孙承宗的这一番话而鼓掌了,他自己都差一点儿信了!
“你这完全是混淆视听,天下百姓和士子岂能同样对待?
好啊,本公今天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