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承宗谈完话,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检彻底的放松下来,今天这一仗实在是不容易啊,不过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绝对是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休息了一阵,他从一摞奏折中抽出最下层的那份奏折,缓缓打开,再次认真的看了起来,虽然这份奏折自己已经看了很多遍,甚至已经能背下来了,但是他仍然是一遍又一遍的观看。
这一份奏折是由主持京察的吏部尚书周应秋、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崇检、大理寺卿陈扬美三人联合上奏的,这份奏折到朱由检的桌子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朱由检看完后查阅了很多资料,他才发现自己疏忽了一个重大问题,还好主持京察的这几位大臣都是有为之人,向朱由检提出了这个建议。
翻阅大量资料之后朱由检真的心动了,他没有想到这东西竟然有如此之效果,这项政策效果实在是太强了,简直就是对付官员的杀手锏,包括处理冗官问题。
可惜朱由检清楚若是要推行这项政策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当年的这项政策推动时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那人的确是有本事,竟然能顶着全天下官员的压力,将这方法给推行了下去,据调查显示,那近十年时间,大明的冗官少了近三成,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可惜的是最后还是被废除了,不然的话,大明现在的吏治怎会如此之差。
真是可悲可叹。
经过仔细思考后,朱由检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把握,若是强行推动,恐怕后果很严重,一旦被此时拖住自己的手脚,其他的变革还要不要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暂时将这个奏折留中,但是他也知道不能等太久,现在的京察可还等着他的决断。
到今天处理五军都督府之事时,这份奏折他已经压了近半个月了。
今天他将朝中这几位重臣彻底拉到自己这一边,这件事的推行朱由检总算是有了一些把握,现在正是京察,是时候将它给推行下去了。
朱由检拿起毛笔在书桌上书写起来,这份东西虽然很好,但还是有些东西还需要变一变的。
………
随着勋贵的修建离开,六部九卿回到各自的衙门进行安抚工作。
文官和勋贵的兵权之争也彻底的传播开来,所有人都是震惊的,没有一个官员在初次听到此事时还能够保持他们平日里努力维持的平静。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文官们百年来孜孜不倦、辛辛苦苦才从勋贵手中夺走了大多数的军权,当然最终的调兵权还是在皇上手里的。
现在却被他们这样轻轻松松的拿走了?甚至就连内阁大学士都被调往五军都督府了,怎么会这样?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的权力。
所有人一时之间竟然茫然无措,难以接受,见到这一幕的几位尚书此时心中十分庆幸,还好他们已经提前商量了一些对策,不然的话,事情恐怕真的就麻烦了。
众官员反应过来后,群情激愤,嚷嚷着要进宫求见皇上,请皇上三思啊!
还好诸位尚书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在他们的努力安抚和劝慰下,总算是让众人打消了进宫劝皇上的想法。
而此时兵部就麻烦了,现在几乎是鸡飞狗跳的,丢失了一大块权力的兵部众官员愤怒到了极点。
在他们眼里,他们的兵部尚书已经不是兵部的尚书了,他连利益都不能给兵部争取,还要将自己的权力让出去,这是对他们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更何况兵部一些官员对他并不是很服气,这个时候就更显得混乱。
若不是黄立极和李国普也在兵部,恐怕这里真的要打起来了,上演一场全武行!最终在三人的努力下,才安抚下了他们。
然而虽然他们阻止了众人直接进宫请愿的想法,但是第二天朱由检就收到了数百份奏折。
然而其中仅仅一小半是弹劾朝廷勋贵的,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弹劾黄立极四人的,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朱由检不知可否,全部将这些奏折打包送到内阁,看看仅剩的这两位大学士该如何处理。
而看着一百余份弹劾自己的奏折,两人心中五味杂陈,自己怎么就做到这一步了呢?
就算是当年被人误以为是阉党中人时,也没有受到这么多人的攻击啊,简直是岂有此理!我等也已经尽力了啊!那些勋贵们都拿祖制质问我等,我等可是连祖制都抛弃了,却仍然没有阻止此事的发生,徒呼奈何!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然而他们二人没有动作,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动作,毕竟当时五军都督府内将近百人,一些消息根本就瞒不住。
当时的情况更加详细的版本不知道从哪里流传出来了,四位文官和数十位勋贵的争辩,甚至四位大人还占据了上风……
尤其是其中数十位勋贵以祖制问题向四位文官询问,为了保住兵部的权力,四位大人纷纷发表意见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祖制是可以改变的。
这个消息传到众人耳朵中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竟然如此,原来诸位大人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即便是如此也没有能够组织勋贵们的情愿,我等竟然还在这个时候弹劾诸位大人,真是罪该万死。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