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就我能力是脆皮小说家?!> 第10章 掩盖真相的案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掩盖真相的案子(2 / 3)

不能快点出。哈哈哈,不过后来为了备考,真的是好长时间都没看过了。”

沉默已久的吉冈昌仁忽然开口。

“柳内君看看吗?这是最新一期的书刊。”

虽然柳内纪本很想说自己已经过了爱看书的年纪,现在对于任何书籍都没有爱好,但急于修补关系的他还是赶忙答应了,面带笑容:“嗨呀呀,真是太感谢吉冈前辈了!”

穿着蓝色警服的青年认认真真把书摊开放在桌子上阅读着。

中年巡查长似乎也在想什么而入神。

在场没有人注意监控器突然被黑色掩盖,声音也消失不见。

吉冈昌仁其实并不为柳内纪本的那些话说生气。

毕竟,这就是事实。

从警部到降职成巡查,无数人都曾议论。

恶意的揣测有很多,但是没有人知道真相。

吉冈昌仁降职的原因,只是因为想要把[花园埋尸案]的真相查出来。

这是2010年的臭名昭著的案件,凶手作案行径歹毒,在诱骗女学生为其带路后先/奸后/杀,最初受害者失踪后仅有闺蜜报警,但警方怀疑女学生外出旅游,未曾立案。

时间兜兜转转一周过去,直到房东在租客久久未交房租后上门询问,原本整洁的室内一片凌乱,还没等房东骂上几句又闻见花园中传来恶臭。在刨开花园泥土之后,房东发现竟然是十来个垒在一起的黑色大塑料袋,周围的土壤还被渗出的血迹染红。

报警后,法医鉴定比对下才发现就是失踪女学生,女学生父母竟然还从女儿的遗物手机中发现了像警方拨打的通话记录。

这就让人非常的诧异惊骇了。

有黑客甚至将通话记录复原发布到网络上面,警察的不专业性,甚至多次质疑女孩儿是否遇见危险,多次让女孩报出位置。

把女孩珍贵的安全时间浪费掉,反复的报地址声音被进门的歹徒听见所残杀。

民众哗然,一时间国内外相关的报道都将警察的不负责推上舆论的巅峰。

为了扭转警视厅的形象,警视长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民众道歉鞠躬。

也幸亏,吉冈昌仁和死者的恋爱关系并不为人所知道,所以后来没有被人堵住舌头。

警视长开会上成立专门的刑侦小组调查此时,并任命当时处理过不少案件的吉冈昌仁为负责人。

然后,在证据渐渐充足真凶逐渐浮出水面时,由吉冈昌仁递交上去监控纪录中闪现的黑衣男子形象让警视长蓦然脸色大变,迅速把共同观看的警部吉冈昌仁赶出办公室。

三日后,自述犯罪事实的凶手自首。

审判中在场无任何人对凶手供述中明显的疑点和不搭之处质疑,包括死者家属和闺蜜。

仅有部分网民提出阴谋论。

而这些负面言论很快就被揭露受害者生前的“不当”所覆盖。

吉冈昌仁试图找过警视长诉说案件中的疑点,但是很快被降职;试图找过女友闺蜜和父母,无人回应,得到的仅仅是长久的沉默。

他认为着[真相]不该是这样,可惜无人追究,事件已被盖棺定论。

在多年来不停止的追查也始终无法接触到这件案子更多的信息。

阴谋的大网把所有的真相都掩盖,无人可知。

直到,吉冈昌仁看见了这篇小说《死去的我想要活着》,虽然事件地点名字和大致走向都不和当年的案子相同,但是其中不少只有办案警察才知道的[花园埋尸案]细节隐藏在其中。

他现在甚至迫切想要见到小说作者,质问此人是否知道更多的真相?

但这癫狂而冲动的想法很快被自己遏制,冷静思考着自己应该做什么。

如何与作家见面?

每位作家的身份都会被编辑部所隐藏,发表的笔名也不一定是真名,就算偷偷使用警视部内部的网络查询也不一定查到,而且有着巨大被同事发现的风险。

如何传递这个消息?

普通的将问题写在信件上寄过去,有极大可能被除了作者以外的人看见,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设置较为容易解开的密码。

如何判断对方是敌是友?

精通心理学技巧的话,就算是专业刑侦的警察,也难以发现蛛丝马迹。

只能赌了吗?

万一对方没有看到呢,万一还是没有线索呢?

男人深深用力深呼吸,又是那种束手无策软弱无力的感觉袭满全身。

指尖都因血液的倒流而感到发麻。

消瘦的面颊凹陷进去,下颌肌肉用力绷紧到成了“一”字。

不,这一次他绝不会放弃!

“吉冈前辈,这篇叫做《死去的我也想要活着》的小说很好看,只是里面怎么要把警视厅写的那么坏?媒体写那么坏。”

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吉冈昌仁的思考,他冷峻的脸上似乎因想到什么闪过一丝哀伤:“这种事情不是一直以来都在发生着的吗?”

身穿蓝色制服警衣的柳内纪本有些惊愕,立马“唉”了一声。

“什、什么?吉冈前辈你是说,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吗?怎么天底下还能发生这种事情啊?这些媒体怎么会这样做去侮辱一个女孩子。”

这简直是违背认知的事情,几乎从小的教育接受的就是新闻媒体都会去为苦难者发声,为普通人、为残障人士谋取福音。

所有民众都处于政府的保护之下,政府会维持正义,生活中那些隐形的享受着的福利都是政府所提供的。

柳内纪本想了想立马摇头,颇为不赞同前辈的话语:“难道前辈不感觉这篇文章有些煽动民心的意味,不怀疑作者的叵测用心吗?《集英谈》居然用这样不知道用意的文章还把它放上封面头条。”

诚然,他承认这篇文章的艺术性绝佳,自己刚刚读完的时候甚至带入了主角,与主角共情。

但是这并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