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恒瞥了段翊一眼,往嘴里丢了两粒花生,边嚼边说:“自然是为了生计。”
段翊不满地看着陶恒,“老陶,你若是为了生计,当初为何不去吴知州府上做幕僚?那不比教书先生挣得多?”
陶恒撇了撇嘴,“不感兴趣。”
段翊意有所指,“那你是对柳家感兴趣,还是对柳家的哪个人感兴趣?”
陶恒倒是轻笑出声,“想听实话?”
“自然是想。”
“我在柳家做教书先生,外人都觉得是大材小用了,屈才了!没人能琢磨明白我为何要留在柳家,其实柳家才是卧虎藏龙之地,说了你们也不懂。”陶恒望着皎洁的月光,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段翊思索片刻,问道:“这卧虎藏龙指的是,二郎?你是为了二郎,才留在柳家的?”
“哈哈,对,就是为了他。”陶恒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柳家二郎是个可造之材,他至真至善,很是难得。”
陶恒也不否认,顺着段翊的话说了下来,柳二郎虽然品行端正,日后是个文官清流,但柳家三姑娘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不过,这事自己知道就好了,没必要给姑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原来如此,王爷也这么说。”段翊也赞同地点点头,“那你为何不自己走仕途这条路?你毕竟是有功名在身的,就凭你的学识,要想平步青云可不是什么难事。”
陶恒洒脱一笑,“我要是想走仕途这条路,早几年前就当上官了。可我无拘无束惯了,不想受人约束。若我能扶持柳家二郎青云直上,岂不是比我自己当官更有趣?”
“这句倒像是真话。”段翊一阵失笑。
陶恒把酒倒满,接着喝,“来,别光顾着说话,接着喝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
两人把酒言欢,直到深夜才散去。
次日,待陶恒酒醒后,已是日上三竿。
他穿过县衙往后院走,正巧遇上几个衙役聚在一起闲聊,听他们说二皇子今早就离开了凉州,回京都复命去了。
陶恒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走了就好。
不料刚穿过二堂时,孙捕头就迎面走了过来,“陶先生,刘大人说让你在此处等他回来。”
“哪个刘大人?是刘?还是柳?”陶恒只觉得头还昏昏沉沉的。
昨晚真是喝多了,段翊何时走的自己都不知道。
孙捕头先是一愣,这才解释道:“是,是巡抚刘大人。”
“我头疼的厉害,得等多久啊?我还得赶紧去给公子和姑娘上课呢……”陶恒揉了揉太阳穴,一脸不耐烦的样子。
“上课?这都快正午了,想必公子和姑娘都该用午膳了。”孙捕头一阵恶寒。
头一次见这样的教书先生,整天迟到早退,就这还为人师表呢?
陶恒头疼归头疼,但也能察觉出孙捕头眸中的鄙夷,“怎么,你是对我有意见?”
“没有没有。”孙捕头赔笑两声,转移话题说:“刘巡抚和柳县令去凉州城恭送二皇子了,应该快回来了,你在此稍候片刻。”
说完孙捕头便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
陶恒吊儿郎当地坐在游廊下的林荫处,头靠在柱子上闭目养神。
约一炷香后,一阵脚步声传来。
陶恒抬起眼皮子看去,只见刘玺在孙捕头的带领下,大步走来。
“陶先生,进屋说话。”刘玺率先走进二堂后的议事厅,冲陶恒说道。
陶恒也起身进了议事厅,议事厅中只有刘玺和陶恒两人。
“不知刘大人找陶某所为何事?”陶恒拱手问道。
毕竟案子已经了结了,刘玺找自己还能有什么事?
刘玺捋捋胡须,这才说道:“沈御史托本官给你带句话。”
沈潇然?
陶恒掩下心中的疑惑,沉声道:“刘大人请讲。”
“沈御史说让你继续留在柳家,暗中调查官粮的下落。”刘玺压低声音,附在陶恒耳边说道。
陶恒挑眉问道:“官粮的下落?这是何意?”
“柳县令刚上任之际,姑臧县旱灾严重,百姓颗粒无收,朝廷拨来赈灾粮草,却被人暗中倒卖。虽说案子已经了结,冯江也死在了牢中,但此事太过蹊跷,一个师爷怎么会有这通天的本事?最后这变卖粮草的赃款是追回了,但粮草的下落却不知所踪,查无可查……只怕此事没那么简单。”刘玺背着手,沉声说。
“大人的意思是……”陶恒故作迟疑的模样。
刘玺接着说:“为了不打草惊蛇,沈御史派你在暗中调查官粮的去处,究竟是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倒卖官粮!”
“我?就凭我这一己之力?”陶恒一脸不可置信。
刘玺拍拍陶恒的肩,笑道:“沈御史对先生可是信赖有加,他相信你会做到的。你若能查清此事,那可是大功一件。也不枉二皇子对你的一番好意。”
陶恒推托道:“只怕陶某能力有限,要辜负二皇子所托了。”
刘玺眸光微冷,“你在沈御史面前说过,愿为二皇子肝脑涂地,先生不会是要翻脸不认人吧?”
陶恒摆手笑道:“怎么会?这次多亏二皇子助我翻案,我自然不敢忘了二皇子的恩情。只是陶某怕自己有心无力啊……”
刘玺面色缓和下来,“先生尽管放手去做,至于别的不用太过担心。”
陶恒只好应声,“是,大人。”
刘玺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恭维了陶恒几句前途无量之类的话,便离开了县衙。
陶恒望着刘玺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心乱如麻。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为何二皇子也盯上了粮草?难道他已经发现自己在暗中查粮草的事了?
陶恒不再胡思乱想,连忙往柳家后院走去。
柳雨璃正惬意地卧在院子里的红木摇椅上,昏昏欲睡。
这红木摇椅是以前黄老夫人屋里的,这下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