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吉弘镇理,此时春种也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可惜的是,我委托寻找的占城稻等比较高产的作物由于时间太紧,还没有到手,只能按照原计划来时正常春种。
但是,附近十个试点村子已经在实施我推出的办法用动物骨头磨成粉做氮磷复合肥和草木灰提前肥了地,后续待堆肥完成后,正好快到结穗的时候,堆肥直接跟上追肥。
当然了,在这中间也会不定时用人畜粪便简单的追肥。
有了这些操作,我相信进行试点的十个村子农作物在大量土法肥料的浇灌下,会越发的茁壮,以肥前六月份就可收割第一轮的情况来看,丰收之际的大场面,指日可待。
好在春种不需要我管,有美烧忠诚作为检地奉行全权负责土地所有事宜。
我要考虑的,是搞钱!
怎么来钱快呢?铸钱!
《金阁才成又银阁,红桃艳李醉芳筵。料知经济无他术,海外唯求永乐钱。》
这是江户幕府末期的《咏史》,很精髓地讽刺了室町幕府的经济、货币政策。
虽然在那个尊皇攘夷的时代,武家政权经常会被视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污名化。
那凌驾于摄关家之上,几乎将天皇而代之的足利将军家更是各种“尊皇义士”们用来宣泄不满的靶子。
但是这首诗有一点却没有说错。
那便是足利室町幕府时代,确实是一个连货币都没法自己掌控的情况。
要搞清楚战国货币体系,就不得不提一下朝贡贸易。(简单科普一下,不会太长。)
在足利义满统治日本的时代,靠着朝贡体系,让幕府赚了个盆满钵满。
足利义满有着宏大的格局和高超的手腕,一直致力于开拓、垄断对外国舶来品的贸易。所以这位将军将日本与大陆之间的贸易纳入囊中,并借助外汇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
他直接以朝贡天朝、防备倭寇的名义,用自己日本实际统治者的身份参与对大明朝的贸易。并且利用勘合贸易的规则,吞了这块大蛋糕。
一开始的时候,勘合贸易中大部分货物都是来自于足利将军家,多是刀剑、艺术品这类的奢侈品。只有一些土特产,如大友、岛津两家的硫磺、铜锭等。则由拥有特产的守护大名提供。
朝贡贸易换回的货物相当一部分也都是当时最顶级的奢侈品,比如永乐二年大萌成祖回赐的物品中就包括:白金千两、织金彩色币二百、绮绣衣六十件、银茶壶三、银盆四,及绮绣纱帐衾褥枕席等物。
但是,对于当时的的日本来说,尤其是在足利义满那里,比奢侈品更重要的货物就是那黄澄澄的铜钱:永乐通宝。
仅永乐五年,在大萌成祖对足利义满进行最后一次回赐时,只铜钱一项就高达一万五千贯。
此后,凡勘合贸易使团来大萌进贡,必然引永乐赐钱故事,求朝廷赐给铜钱。尤其宪宗成化四年,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上奏大明朝廷,直言请求赐予铜钱。
直至大萌嘉靖二年,细川和大内于宁波府拔刀相见,为此不仅酿成大乱,还因此破坏了已经运转百年的勘合贸易。
(至于永乐钱、惡钱等等,这里就不多做科普了。)
作为后世的人,我可是知道金钱的力量!而且我不打算铸造那些偷工减料的惡钱,那玩意根本不值钱。我可是知道货币并不是利润,信用才是货币的核心。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钱币始终都是以铜、铁、铅等金属为主要原料,通过浇铸法制造,其原理极为简单,难度极低,可谓发家致富之良策也!
说干就干。
先是派遣少弐元盛即刻前去购买铜、铅等必备材料。
然后我特地从匠人町中抽调了一些铸造铁炮有经验的工匠,又招募了一些雕金的工匠,让他们雕刻一些母钱,但是经过几天看到他们的成品,真的是一言难尽。
于是我只能从我的金库中挑选出一些品相相对比较好的永乐通宝来暂时作为母钱。
真正的母钱,还是要让雕金师们拿着锡慢慢刻去吧。
用真钱做母钱先试验起来。
模具这就是用四根木条制成的木框,用筛后极细的泥粉和碳粉混合,填充到木框里面。上面在撒上少量的杉木,柳木的炭灰。
然后将母钱放上去,再用同样的方法填实盖上去,就成了要铸钱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模框。
揭开前框后,母钱就会脱落在后框上面,用这个原理一次可以制作多个框模,每个框模内可以放多个母钱。
然后把前后的两个框模叠合在一块,用绳索等绑紧,木框上留有浇铸口,将融铜浇入模具,冷却后将钱逐个摘下来,最后用磨锉加工就可以了。
至于磨锉加工,可以用竹条串上几百个一起锉钱的边缘,然后逐个锉平钱的钱面,这就是合模钱。
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配方,我打算用铜六铅四的比例去铸造。
铜的比例如果太高了,容易造成铜钱的价值低于矿石,造成亏本。
铜的比例如果太低,那铜钱的质量就会很差,变成了惡钱。
所以,铜六铅四是最适合的。
经过一系列操作,前期用永乐真钱做模具制作的钱新鲜出炉。
由于用真钱做的母钱,做出来的效果非常高。质量也非常高。
为了验证,我特地拿着新铸造的钱去城下町消费了一把,没有任何人看出破绽。
前期规模没有很大,一天产量也就盟友两三贯的样子。
很快雕金师们把钱模雕好以后,
我又调配了一些工匠前来铸钱工坊,同时招募一些学徒进行学习。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随着人数的增加以及成本控制,再加上少弐元盛买回来的铜矿,铸币一天产量可达十几贯,一年的话就是六七千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