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并不温和。
从第一眼,扈氏就知道了。
不过,扈氏并不在意。
或者说,她在意也没有用。
女儿家的婚事,从来都是父母作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根本就没有女儿家说话的余地,在意又有什么用?
虽然扈氏有时候想想,也会觉得这样其实蛮荒唐的。
自己的未来,却不能自己做主。
但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样过的。
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
女儿家藏在深闺,日常见的都是自己家里的人,都不认识别的人,去哪里找对象呢?
偶尔也听说谁嫁给了自小认识的表哥表弟、青梅竹马什么的,扈氏也难免有些羡慕,好歹知根知底的,互相知道对方的脾气,不至于是个完全陌生的人。
但这样的毕竟都是极少数,哪里来的那么多能一起长大的表哥表弟呢,就是能一起长大,脾气也未必合得来。
像她外祖家,倒是有个表哥,可长得那模样,让人一言难尽。
要说舅舅、舅母,长得虽算不得多么出众,但起码周正,也不知道到了表哥怎么就成了那个样子。
扈氏也不是多看重相貌的人,可至少起码要说得过去吧?
要对着表哥那样的脸一辈子,真的很难啊。
还好母亲推拒了舅母,扈氏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看到她的样子,母亲笑了,她也笑了,两人笑成了一团,虽然什么也没说,可却似乎心有灵犀一般,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这么一想,扈氏突然很想念母亲。
自从出嫁后,车马不便,虽然说书信基本保持着每月至少一封,可母亲的面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
上次见面的时候,还是母亲五十大寿的时候,母亲的白头发已经不少了,皱纹也深了,还好身体还康健,母女两个躺在一个被窝儿,说不完的话,一直说了一整夜。
那次后,又好多年没见了,还有几年,母亲就六十了,到时候,不论有什么事,一定要回去看看她。
不是母亲多想她,是她多想母亲,多舍不得母亲啊!
刚离开家时,才十多岁,那时,对未来的忐忑、不安又怀着期待,还没有来得及多么想念。后来,忙着同陌生的丈夫相处,忙着怀孕,忙着生孩子,忙着管家,总有这样那样一堆的事儿……
等恍然回首,发觉不知不觉,她就从一个少女,成了妻子,成了母亲,成为了别人的伴侣,成为了别人的依靠。
在那次,回去见到母亲的时候,她才意识到,纵然年纪这么大了,她其实还是多么渴望呵护,渴望关怀,渴望被人当做一个孩子啊!
而,只有在母亲的身边,她才能做回一个孩子。
即使只是那么短短的几日,那么轻松、那么无忧无虑,什么也不用想,觉得那么安全,那么自在,觉得不会有任何伤害的安心感,是别人无法带给她的。
那个时候,扈氏突然后悔了。
后悔嫁那么远。
若是当初嫁得离母亲近些,多好啊!
虽然说女儿家是不能自己选择嫁的对象,但若只是说不愿嫁到离家远的地方,父母应该会听从她的想法的。
可年轻的时候,哪里会想那么多呢?
那个时候,提到婚事,都会害羞不已,哪里想到自己也可以跟父母说些什么呢?糊里糊涂地就嫁了。
扈氏的婚事是父亲定下的。
和父亲,扈氏不算亲近。
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任职,回家的时日极少。父亲回来的时候,要考校哥哥弟弟们的功课,虽然也给她带了用心挑选的礼物,可和她说话的时候却不多。再说,那时候她还小,胆子也不大,面对威严的父亲,孺慕又胆怯。等好不容易熟悉一些了,父亲又走了,再次见面,就又是几年后了,又陌生了起来。
母亲拒绝了舅母,舅母却还不死心,母亲便想尽快给她定亲,也好让舅母早些断了念。大约是母亲写信同父亲说了此事吧,不久,她的亲事就定了下来。是在父亲就职的地方,父亲好友的儿子,听说是很出众的少年,家世、长相、本领,没有一样不好的。
嫁了人之后,温和的确如同父亲所说,家世、长相、本领,的确没有一样不好。
可父亲不知道,温和他并不如他的名字一般,那么温和。
温和身边服侍的人,换的很快,经常用着用着,就不见了,有的长的,可能有个一两年,有的短的,数天也有。
扈氏发现的时候,父亲已经调去别处任职了,就算父亲没有调去别处,那个时候,她肚子里已经有了孩子,她还能怎么样呢?
所幸,温和待她,还是一直客客气气的。
扈氏想着她好好待他,也许,渐渐,他就好了呢?
一年年过去,长女、长子、次子、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