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想去,内史腾还是忍了。
毕竟,他太知道赵高的为人了。这时候不如先听他有何办法。
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
更何况在内史腾眼中,赵高连小人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阉货,得罪这种更没必要。
内史腾打定主意,向前一步。
“既然这样,赵大人先说。”
“也许赵大人的方法更好。”
内史腾从地方官,而变成咸阳城的京官,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深知,什么样的人不能得罪。赵高是嬴政身边近臣,他随便一句话,都抵得上其他人十句百句。
从这个意义来说,内史腾在众多大臣当中,也算得上一个八面玲珑之人。
赵高见后,心中大喜。
“哈哈,还是内史腾上道。”
“以后有机会,我多在陛下面前,说说他的好话,都说此人八面玲珑,今日一看果然不虚。”
赵高一边想着,几步到了嬴政近前。
“陛下,老奴以为,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开仓放粮。”
“许先生前面之时,就号召我们未雨绸缪,兴建粮仓,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赵高的这个提议,本来没有问题。
但是他忽略一个事实。
他能想到的事情,南海郡守任嚣,又岂会想不到。
南海郡这个地方,因为临海的关系,本就以渔业为主,真正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有限。即便任嚣下令兴建粮仓,地方上的储备也不会多太多。
事实上,如果把南海郡的粮仓打开,足以度过难关,他又何必八百里加急向咸阳求助。
更何况现在粮仓才建成,并未来得及多收一些粮食入库。
每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并不一样。
就算此时得到桂林郡和象郡的帮助,但是也不足以维持,毕竟这两个地方,此时耕地面积,也没那么多,两地郡守不可能把粮食全部借给任嚣。
任嚣的书信上面,对于此事写得十分清楚明白。
只是嬴政看过加急书信后,和大臣们说得都是重点,并未提及细节。
嬴政听后,脸色微沉。
赵高的提议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等于没说一样。
“赵高,你还真是自以为聪明。”
“任嚣身为郡守,又岂会想不到这一点,若是库中有粮,又怎会向咸阳求助。”
“以后这种未加深思的建议,还是不要提了吧。”
赵高本想表现一番。
却未想到,又一次没踩对节奏。
赵高听后一阵郁闷。
“为什么我就不能让陛下满意呢,而且这次我还挂上了许先生。”
赵高想不通。
为什么这段时间,做什么都是错的。
被嬴政一番训斥,赵高只好诺诺退到一边。
这时内史腾才上前进言。
“陛下,那微臣就说一下我的建议。”
“你说。”
内史腾这才提出建议。
“陛下,臣以为授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南海郡距离实在遥远,想必一些技术,此时还未推广到那边。”
“若此时能将一些技术书籍,送至那边,让当地百姓快速学会新技术,就可积极自救,用这些可以维生的技术,向他处换取粮食。”
嬴政听后大喜。
“不错,这建议很好。”
“就依你所言,淳于越、李斯,命你二人,多找人手,加印一些技术书籍,火速送至南海郡,同时就近暂借一批粮食过去,以解燃眉之急。”
大臣听后,无不称善。
就这样,南海郡的危机暂时得以化解。
嬴政不会想到,这些新技术送至南海郡,给这里带来的空前的发展。
……
当天晚上。
嬴政如约来到许彻的住处。
因为许彻说过,会特别给嬴政讲历史课,嬴政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许彻提问。
“许先生,饿想知道,历史有没有专门喜欢给帝王挑毛病的大臣。”
“饿还想知道,这些专给皇帝挑毛病,并喜欢提反对意见的大臣,皇帝是如何对他们的。”
许彻想了想。
“赵村长,你要说这样的人,还真有非常有名的例子。”
“在大唐初年,有一个叫魏征的人。”
“他是唐皇李世民,身边出了名的谏臣,总喜欢直谏,甚至有过把皇帝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
嬴政听后,当场失声,暗道一声。
“这魏征也太狠了吧,连皇帝都敢骂?”
“而且骂得还是被各国称为天可汗的那个唐王?”
嬴政一想到这里,突然间觉得自己只是被大臣反对几句,是何其幸运,要是他遇到魏征这号大臣,那种画面真是不敢想像。
这时候,许彻讲起了嬴政十分关心的,君臣关系问题。
在嬴政看来,敢把皇帝骂成这样,不定魏征一个欺君之罪,也得流放千里才能彰显帝王威严。
魏征所为,简直有些过分!
但是嬴政得到的答案,十分意外。
不但唐王没有怪罪魏征,相反的,对于魏征的这些举动,唐王还说出千古名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嬴政听后大呼不解。
“这……”
“许先生是说那唐王,竟将魏征视为自己身边的一面镜子?”
许彻点头。
“不错,这正是唐王的伟大之处。”
“正是因为唐王能容得下这样的人,整个大唐的风气,都非常的好,朝堂之上,大臣们都敢于说真话,可以说魏征是被树立起一个标杆性人物。”
听了这里。
嬴政若有所悟。
“原来如此。”
“许先生的意思,是暗示朕,以后身边也要立一个标杆人物,引领朝堂风气?”
接着嬴政又开始向许彻问起了科举的事情。
“许先生,这件事情饿懂了,今天许先生能不能给饿讲一下,科举制度更具体的事情。”
“饿上次感觉听得不全面。”
因为今天晚上赵村长头一晚来听课,许彻还没真正梳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