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边想着心事。
他看向殿下的大臣们。
他知道,想让他们接受这些新的理念,确实挺难的。
但是此时的大秦,必须做出改变。
嬴政又一次想到了以前的事情。
虽然有些事情,他不是亲身经历者,但是这段帝国崛起的历史,早就被写进史册。
当年秦祖西出,就是靠着锐意进取之心,兴变法强军之策,才为后世一统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
天下一统,嬴政知道,是时候来一场新的变革了。
而这一次的变革,已不再是为了称雄天下。而是为了已经统一的大秦,日渐兴盛起来。
殿下,大臣们见到嬴政投来的目光,低头不语。
在他们眼中,这本就是嬴政该有的样子。
令出如山,君无戏言!
大臣们的内心,充满万分惊恐,而赵高这时候,又起了带头作用。
“陛下圣明!”
有他带头,大臣们一片山呼万岁。
嬴政见后,满意地点头。
同时对于赵高的表现,露出满意之态。
赵高见后,心中一阵感慨。
“总算这次陛下,对我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如果不是捕捉到嬴政脸上,那微妙的变化,赵高此时比谁都要内心深处,更显慌乱。
毕竟这段时间,赵高不管做什么,在嬴政眼中,都是错的。
他却又不知道,到底哪里做错了。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在许彻到来以后。
赵高心中的恨意在萌发。
但是许彻又是整个大秦公认的神仙人物,连嬴政在许先生面前,都要表现得毕恭毕敬,赵高此时心中就算有想法,也只能暗自憋在心中。
赵高自问,他一个凡夫俗子,又如何与神仙人物抗衡。
那样做简直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也罢,看来我还是哪里做得不够好。”
“也不知,我接下来要如何做,才能让许先生满意,更让陛下满意。”
“嗯,只要许先生满意,陛下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吧。”
赵高打定主意。
他决定了,不能每天去听许彻讲课,他可以私下去请教胡亥,请胡亥皇子代为讲述许先生课间都讲了什么。
他一定要琢磨出许先生,每天讲课时,都在传达什么意思。
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些细节中,进行归纳分析,知道许先生想要的是什么。
投其所好!
这本来就是赵高的强项,赵高深知,只有做到他的行为,让许先生格外满意,他能保住眼下的荣华富贵。
“原来,除了陛下以外,这位许先生,才是我最大的靠山呐。”
赵高这时候,终于想通了。
他后面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皆尽所能地,先让许先生达到满意,如此他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赵高正想心事的时候。
嬴政开始宣布大秦要建立科举制度,广招天下贤士。
而嬴政做出这一决定时,是在许彻向他普及历史知识,讲述过科学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
嬴政觉得,只一个文举和武举,远远不够。
文举和武举,只是两个类目。
在其下面,还有划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够完善。
闻听嬴政下令要大兴科举,赵高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和赵高一样,瞬间慌乱的还有淳于越他们这一批大秦博士。
“什么,科举制度,让天下人都有机会进入朝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
这些人都觉得这是嬴政对于他们,已经失去的信心。
毕竟自打淳于越提出焚书这一建议后,嬴政最后没有按他说的去执行,这些人都明显感觉得到,嬴政对他们愈加不待见。
而李斯也差点因为焚书一事,险受牵连。
李斯一听这里,一番琢磨,马上站出身形。
“臣李斯,大力支持陛下这一决定。”
“广开言路,大力举荐人才,本就是我大秦历来奉行之国策。”
“人才乃兴国之本,我大秦传统举荐人才之法,确实落伍了。”
李斯此时,只好顺着嬴政的话往下说。
虽然他说得这些话,嬴政在宣布时,已经明确表达过,但是李斯此时,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他生怕言多有失。
所以尽量的学说嬴政原话,总不会有错。
冯去疾这时候,也站出身形。
“臣,亦支持陛下决定。”
“我大秦旧时人才制度,确实太过固化。”
冯去疾此时虽然感觉,嬴政这样做,似乎意在分去他手中一部分相权,但是冯去疾这人,对于权利并无太大野心,更知道嬴政已经宣布的事情,是绝无更改可能的,还不如就顺了嬴政的心思。
更何况有更多的人才进来,若真有人有经天纬地的本事,还可以替他分担一部分繁重政务,这样的事情,何乐不为。
他二人先后表态,赵高这时候,转动眼珠间,也只好表示支持。
哪怕赵高心中一百个不乐意。
毕竟一旦从整个大秦挑选人才,最先可能被取代的,就是他眼下这个位置。
赵高十分担心,民间有这样的高手,可以将嬴政身边一些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那样一来,他在朝中必然失势。
可是眼下冯去疾和李斯都表示支持,赵高这时候根本没有唱反调的机会。
赵高此时情知,一旦大秦推行科举制度,他的地位会受到直接的威胁,但是这时候,又不得不表明姿态,对这件事情表示支持。
才要开口。
淳于越等人反而抢先一步,无不表示支持。
这让赵高更加显得被动。
“老奴,亦全力支持。”
“陛下,果然圣明。”
虽然赵高的表态,显得慢了半拍,但是到底还是表明态度。
嬴政满意地点头。
“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对,李斯就代朕拟旨吧。”
“淳于越上前听令。”
嬴政趁热打铁,开始给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