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下午。
学校会议室。
听这堂课,除了六十多名文学社的,夏林强所在的高一·三班的部分学生也来了,还有语文组全体教师,学校领导。
真是一次盛会
夏林强说了开场白,便作阅读调查:“读过或者看过介绍《雷雨》的同学请举手。”
齐刷刷的举起手来。
这令教师感到惊讶。
“读过或看过介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同学请举手。”
出人意料的是都举起了手。
读过或看过介绍《俄狄浦斯王》的同学请举手。”
大多的同学举起了手。
“很好。这说明你们的读书范围比较广泛,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悲剧主人公的演变及其意义。”
夏林强发现了这三部戏剧的相同性,从俄狄浦斯到哈姆雷特再到周萍的演变过程。从戏剧角色的角度分析,这三个人可以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只要理解了其中一个,其他二个就不难理解。
要说有什么不同,只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俄狄浦斯是神话中的王,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的王子,周萍则是世俗大家庭的公子,从中可以看出戏剧人物由神话到世俗的转变过程。
有人已闭塞俄狄浦斯与哈姆雷特,我不多重复。俄狄浦斯是在不知自己身世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的,最后受到了惩罚。而周萍面对的是,比自己大了几岁的后母,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周萍乱伦母亲的耻辱感,但毕竟应算作他的母亲,所以,他后来不得不退出来,那是他认识了四凤。但四凤是他的同母异父妹妹,实际上仍然是母亲这一角色。当周萍得知真相后,他唯一的选择是自我惩罚。他在室内自杀了。
有意思的是,在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身上,体现出悲剧主人公勇敢和畏缩的两面性,似乎我们从周萍身上只看到他不敢承担责任的软弱性格,他的勇敢的一面置换为另一角色,即鲁大海,这两个人物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
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人们还可以用相同文化背景来解,那周萍呢?我们就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也能产生相同的佳作。
这是否意味着雷同或抄袭呢?不能这么说。影响可能有。这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找到了一把开启密码的钥匙——即弗洛伊德所称的“俄狄斯情结”,用这一术语就不难回答三部伟大剧作的相关性。
今天给同学们讲课,不在于传授什么知识,而是教给你们一种阅读的方法,你们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你们有无尽的潜能,但我们怎样才能把潜能激发,这就关联到我们认知事物的方法。
由于唯书唯上,久而久之,我们的创造潜能被迟钝,创造之花被枯萎,于是只变作了吸收老师所传知识的海绵或留声机。
我们的老师也往往以此为荣。
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接收新东西的潜能仍在不断地突破定式的藩篱,这就是我们的师辈无法理解的原因。他们搞不懂或不愿正视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中学生有时比教他们的老师懂得更多。
如果把你们比作汲取水的人,老师不过是指引你如何从井里把水汲取上来,甚至只能告诉你水源所在,还得自己去挖。
要是你们非得要老师把水灌到你的口里,请注意,这水可能已被污染,要是老师阻止学生自动汲水,非得把水灌进学生的口里,就请老师注意,检查你这水质的纯洁度,学生在饮的时候,最好看看是否变质。
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免疫能力,才能饮用你称心如意的水,肯定是含有丰富矿物质的纯天然矿泉水。
老师们听了夏林强的课,觉得不可思议,课还有这样上的
华猛简直是出于愤怒了。如果不是课堂,他会对夏林强说:你是在污染环境啊
夏林强看到了老师们的惊愕,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文诚干咳了几次,意思很明了,就是叫夏林强转换话语。
夏林强用时90分钟,即两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始至终满有兴趣地听着,不像平时的课堂,一会有屎要屙的,一会有尿要撒的。
不能说他们全都理解,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疑惑,但他们感觉新鲜:原来课也有这样上的。
进而高兴,听这样的课,无照本宣科之类,颇有收获。
夏林强讲完以后,学生们鼓以雷鸣般的掌声,发自内心的掌声。这就够了。作为教师,受到学生的欢迎,这就够了。作为教师,受到学生的欢迎,这就是最好的评价。管他领导咋看,管他教师咋看,让这种看法那种看法见鬼去吧
不知为什么,同学们对于今天的提问,很轻快就能回答,而且也愿意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评课会上,语文老师们提出了质疑,只有武侠不热不冷地说:“学生才是主体,课咋上都行,只要学生喜欢。”
雅琪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了夏林强。
当华猛检查她的情况时,雅琪经常这样回答他的父亲:“夏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我不这样认为。”
华猛生起雅琪的气来:“夏老师,夏老师,我一听就心烦。”
“你这是嫉妒。”雅琪毫无客气地说。
“嫉妒?他也值得我嫉妒?”
父女俩总是不欢而散。
自此,华猛瞧着夏林强总不顺眼。
夏林强依然我行我素。
两人辅导文学社,各讲自己的,互不通气。文学社的学生认为夏林强的课灵活多变,不枯燥,能学到很多东西,开阔视野。
渐渐地,华猛上课时,逃课的多了。
这使华猛更加嫉恨夏林强,但也无可奈何。
章节报错(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