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二十一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一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4 / 4)

一个国家,哪怕只有一半的人口成为工人,那也是八千万工人。

这个体量的工业国,别说放在这个时代,便是丢到几百年后,那也是一个低端制造产业的大国。

现在的大明以及这个时代,别说是八千万,就是一千万工人都足够生产全球人口所需的商品。

朱由检在大明无法推进工业化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太多,岗位太少。

即便创造出更多的岗位,但商品没人消耗也是不行的。

皇店麾下的五百多万工人,就已经生产出了足够三亿人消费的商品,以至于剩下的一亿五千五百多万百姓除了个体经营,就只能成为农民耕种。

后世英法之所以和清朝打仗,无非也是为了缓解贸易顺差,顺带抢占大清那四亿人口的市场罢了。

现在的大明,就商品而言,已经覆盖了宗藩体系下的两亿人口,影响着欧洲和其它地方的一亿人口。

在整个世界人口不过四五亿的情况下,大明的工业化进展注定快不起来,只能往开发新生产资料的方向慢慢前进。

这个开发新的生产资料,无非就是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开垦耕地罢了。

一千万亩耕地就是能养活三百万人的工作岗位,只要能一直创造耕地,分地给农民,那他们就不会造反。

大明是没有路选,体量太大了,想转化为工业化国家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所以眼下它只能一个劲的往农业上钻,但齐国不同,齐国体量小,有更多的选择。

不仅如此,齐国还有利未亚和南、北亚墨利加这三块大陆上的数千万人口市场,可以倾销不少商品。

对于大明来说,哪怕十万台拖拉机都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但对于齐国来说,哪怕只有三万台拖拉机,齐国都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工业国家。

体量小有体量小的好处,体量大有体量大的好处。

两者的不同,无非就是工业化快慢的问题罢了。

大明只要能长期输出人口,那完全可以带着宗藩体系下的大明国家一起共赢。

等科技进步,需求增加,大明自然而然会转变为工业化国家。

当然,这些道理,杨炳文和金铉他们是无法理解的,但他们却能直观的感受到,拖拉机对于齐国和大明的不同重要性。

如果没有旱情,没有粮食缺口和粮食需求,大明估计不会重视拖拉机,因为现有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已经足够百姓吃饱了。

如果没有需求,那即便有再多的耕地,百姓也不会去开垦种粮,因为田地越多,粮食越多,米价越贱。

米价越贱,用拖拉机种粮的成本就越高,机械成本一高,士绅豪强们就会用成本更低的人力,继而让工业化脚步缓慢。

可以说,旱情算是推动大明基础工业化的一个帮手,最少它创造了需求,让大明急于在其它地方开垦耕地来缓解内部的粮食不足。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等旱情结束,大明市面的粮食远远多于人口所需的粮食时,粮食会低贱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一亿六千多万人,怎么可能消耗二十几亿石米麦,哪怕养牲口,牲口也吃不了那么多。

到时候,大明只有经济转型这一条路。

至于怎么转型,金铉不知道,但他知道,齐王殿下应该已经想好了一切。

想到这里,金铉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相比齐国,大明确实算得上一个‘烂摊子’。”

“烂摊子也得看是谁在摆摊。”杨炳文摇了摇头:“如果是殿下,那即便是烂摊子,也能被摆的十分叫座。”

“齐国虽然摊子好,但如果没有客人,那再好的摊子也没用。”

“大明和齐国,是相辅相成的……”

“倒也是……”金铉微微颌首,不再言语。

与此同时,马车也驶入西京城,而相比去年,今年的西京城大了一倍不止。

“不管怎么说,你我终究不是决策的人。”

杨炳文看了一眼窗外的西京城,默默开口:

“能够决策的人,永远只有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