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章 西南出海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章 西南出海口(3 / 5)

上朱由检心里早就有了定数。

这么想着,顾秉谦隐晦看向了朱由检,果然朱由检此刻虽然看着毕自严,但双目有些走神,估计在想事情。

这么一看,顾秉谦心里就有了底,因此不再开口发言。

至于朱由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麓川对大明的重要性。

毕自严的目光和关注点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人所关注的地方,但朱由检看的要更加长远。

别的不说,按照工业化的进程来说,麓川这个地方,一旦大明对其移民实边,能够直接联通当地,它就能凭自身的优势,辐射大明的整个西南片区。

目前来看,在麓川纳入大明版图后,原本西南的广西、交趾就成为了正南方省份。

把她们两省刨除西南后,大明在西南的省份一共是四川、云南、贵州、麓川四省,四省的人口加上土人,约在一千六七百万左右。

以这个时代的土地承载能力来说,四省的上限起码是六千万人,发展进入工业时代后,随着花费普及,这个上限可以达到一亿,到电气时代的话,上限可以达到三亿。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看,有着众多人口的西南作为支撑,作为西南出海口的大金沙江三角洲地区,很有可能会成为大明本土前三的经济繁荣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金……三角?

一想到尹洛瓦底江被大明百姓称为大金沙江,而大金沙江三角洲有可能会被称呼为金三角,朱由检便觉得有些古怪。

但总之,打通麓川对西南地区来说有着极大的益处,虽然发展还是比不上沿海地区,但起码发展上限会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至少很多西南地区的人,会通过这条通道,富起来。

因此,建设麓川是大明对西南建设的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打断了毕自严和其它官员的来回辩驳:

“好了……”

他一开口,整个殿内瞬间安静,所有人都连忙躬身低头,聆听教诲。

朱由检扫视了众人一眼,然后换了一个坐姿,紧接着才说道:

“麓川的百姓需要接受圣人之道,五百万麓川百姓,开办官学,需要投入多少?”

朱由检目光看向成德,一直没有参与话题的成德感受到目光,上前一步,持着笏板作揖回应:“按照国朝五人有一人少小来算,约有学子百万。”

“近来官学质量提高到了二十兑一,因此大概需要五万教习,一千所官学。”

“前期的投入差不多二十万两,后续教习俸禄每年六十万两,官学庖厨和维护的支出约每年三万两,因此稳定后是六十三万两。”

成德说完即退下,朱由检则是看向了工部尚书温体仁:

“麓川之地,我准备设置十二府,六十县,其府道、县道需要支出几何?”

“以当地地势来看,成本会比云南低一些,略高于四川,具体要看各府、县位置,但总的来说不会超过云南的两万里,造价不会超过七百万两。”

“修从陇川直抵南部沙廉,又从妙当至周国,从沙廉至清迈,合约多少?”朱由检再问。

“这……”温体仁被问住了,只能作揖道:“铁路得实际勘察才得知,如果里程不超过五千里,那造价应该在二千七百万两左右。”

“城池修葺呢?”朱由检知道温体仁和周延儒是两大癞蛤蟆,不戳不做事,因此紧接着询问。

“按照十二府六十县,约三百集镇的标准,大概需要一百二十余万两。”

温体仁答完了他的问题,见朱由检不再询问,便躬身退回了位置上。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看向了毕自严:

“毕尚书,你应该都听到了,官学、铁路、府道、县道、城池修葺等各项预算不低于三千六百万两,以你的预计,麓川之地需要多久才能赚回来这么多银子。”

“另外,麓川可以自己承担多少?国朝又要帮忙分担多少?”

毕自严毕恭毕敬的聆听朱由检的问题,在他说完后这才作揖,当着百官的面说道:

“洪经略那边,暂时还没有将麓川的文册账目送来,按照北镇抚司的估计,麓川应该有田亩三千余万亩,人口六七百万。”

“按照新政来办,应该能有四百余万石田赋,商税不明,但是按照同等人口的交趾来看,只要皇店在麓川开办,应该能有三百万两的岁入。”

“这两者加在一起,直接的商税和皇店收入,加田赋,约能解决五百万两。”

“工部的预估如果是分年来说,麓川八年时间就能自给自足解决,不过如果加上当地布政使司的问题,麓川需要十年才能自己解决,而铁路不可能等这么久。”

“加之官学没有算上后续移民的读书问题,老夫认为,麓川的建设,可以以麓川出六成,国朝出四成,每年投入五百万两银子,约八年结束。”

毕自严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