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车驾返回齐王府。
至于内廷,张嫣准备的鞭炮就不用多说,到了晚上还会组织一场长达三天夜晚的烟火会。
这次的烟火会,内帑出银两万两,采买了八十万斤烟花,折合四百八十吨烟花。
光奢华是不够的,朱由检贵为天之骄子,大婚虽然需要庞大的场面,但他是大明的齐王殿下,不是乡下的土财主。
因此,他的大婚不光要在场面上宏大,还需要在很多细节和礼仪上下功夫。
首先,在确定他的王妃是谁的时候,礼部就已经派遣官员去到宗庙和天坛地坛去告慰了大明十四位先帝。
之后,礼部前往王妃袁禧嫔家中,向袁府定亲,并在定亲的时候进行了纳吉,纳徵和告期三种礼仪。
所谓纳吉乃是明代婚嫁礼法第三礼,主要就是男方通过询问女方八字然后进行占卜,并将占卜结果告知女方,然后定亲的礼仪。
纳徵则是送彩礼的礼仪,这一点礼部都没用齐王府的银子,就直接从内帑准备了价值五万两的金银珍宝充为彩礼,送给了袁府。
袁府也准备了相应的嫁妆,但比起礼部的阔绰,他的嫁妆显得不值一提。
至于最后的告期,则是挑选黄道吉日出嫁的日子。
朱由检得知自己十月三十大婚的时候,礼部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大婚三分之一的流程。
唯一让齐王府的王承恩、杨媛爱等人有参与感的,便只有接下来的迎娶工作了。
今日天还未亮的时候,杨媛爱就带人进宫,在张嫣定下婚礼举办的地点设置王座,制桉,节桉,卤薄(结婚时候的仪仗队册子),彩舆(婚轿)等等物件。
礼部的官员也早早的将各地方官员、各使节、各藩属国送来的礼物摆放在朱由检即将举行婚礼的大殿台阶上面。
诸如黄龙、卢象升、戚元辅等距离遥远的礼物,礼部也从户部借调等同价值的金银摆放,在婚礼结束后奉还。
这次朱由检大婚的地点是武英殿,而武英殿上的道路和台阶已经铺满了珍宝金银,可谓黄金白银开路,奇珍异宝做花。
不过虽然心里知道了,但这些场景他还没见到。
端着椅子坐在王府门口,不免有些寒意。
朱由检接过了曹化淳递来的暖手铜炉,等了大约一刻钟,礼部的人才策马而来,对朱由检遥遥拱手:
“请殿下往太庙而去!”
没有回应,朱由检起身将暖手炉递给曹化淳,紧接着熟练地翻身上马。
胯下的汗血宝马如玉驹一般,十分听话的负重朱由检,任他驱使。
“这马不错,就是上战场太过可惜了。”
朱由检略微感叹,他可舍不得骑着这种马上战场。
“御马监还培育了三十余匹有汗血马血统的军马,殿下出征时可以乘骑。”
王承恩一边说着,一边将马缰递给了朱由检。
“倒也不错……”接过马缰,朱由检驱使马匹向着太庙而去。
一路上骁骑开路,上直拱卫,出了百王坊,街道两旁的矮楼也尽是一些偷偷观摩的百姓。
骁骑卫眼观六路,不停扫视着他们,警惕他们之中有刺客。
一路无事,朱由检成功策马来到了大明门,而当他抵达时,大明门上方的大汉将军挥打净鞭,连续五十下后,大明门才缓缓开启。
“我和如是她们进去,你们留在这里。”
回首交代了一下曹化淳和王承恩、骁骑卫,随后便在杨如是三人的带队下走进大明门。
杨如是走在前面,手持玉如意,两名玉女手持鱼灯,朱由检骑在马背上,如闲庭散步般。
四人一马进入了大明门内部,除了见到红墙黄瓦金砖路,见到的便是站在两侧宫墙之上的皇城三卫。
皇城三卫一万六千八百人,分为两排,间隔一丈,站于宫墙之上的女墙背后,持长矛短刀,身着山文甲,金光闪闪,如天兵下凡。
杨如是和两名玉女有些紧张,朱由检见状则是安抚他们:
“皇城三卫都是应元帮忙训练的,其中将领也大多是曾经腾骧四卫的士卒,不必紧张。”
“嗯……”杨如是没有回头的应了一声。
只是听到朱由检这话,经常看史书的杨如是才发现,对于自家殿下来说,这看上去守卫森严的皇城,实际上也和筛子一般,随处可入。
恐怕真正掌握在皇帝手里的,只有那几千净军,甚至连大汉将军都不一定指挥得动。
杨如是没有来得及细想,因为他们已经走到了外五龙桥前,而前面就是高大的承天门。
“啪——”
净鞭声再次响起,连续五十下,随后承天门大开。
四人继续走了进去,不过到了这里之后,他们首要做的,是右转去太庙行冠礼。
四人一马穿过右门,走进了太庙的林道。
两侧树木因为入冬而枝叶稀疏,地上的积雪也堆了薄薄的一层。
缓步而行的四人,很快越过林道,来到了太庙门口。
入太庙前的道路上,有石狮石龙和石质凋塑的文臣武将,好似拱卫太庙一般。
朱由检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而杨如是见到这一幕,也转身对朱由检行礼:
“殿下,冠礼得您自己走进去了,陛下已经在等着为你及冠了。”
“好。”
杨如是轻声细语的交代,朱由检应了一声便翻身下马,从一名玉女手中接过一枚玉圭,随后向着太庙走去。
这种具有仪式,并且还是为自己个人而举行的仪式礼制,朱由检有些享受其中。
他走进太庙门口,映入眼帘的除了宽阔的广场,便是站在道路两旁的一千多名大汉将军。
抬头往上,站在太庙门口的是身着冕服的朱由校,他站在黄色华盖伞下,冕旒挡住了他的容貌,让人看不清。
在他的旁边,顾秉谦和袁可立分别站在两边,两人身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