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
“没问题了,机车马力一千,总效率可百分之八,机车重两万斤,空车时速一百五十里,满载时速六十里,能牵引二十六节车厢除外的十三万斤重量。”
“第四版蒸汽机,成了……”
五月初一的清晨,在朱由检和朱由校还在大定宫避暑的时候,军备院的王徵等人却顶着大太阳,在户外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实验。
经过三个多月的实验,第四版蒸汽机的所有问题都被解决,而搭在它实验的蒸汽机车也展现出了远超王徵等于预料的能力。
看着在军备院新试验场地那十里铁轨上不断跑动的蒸汽机车,王徵不由紧了紧拳头,但他也知道,跑得快没用,重要的是朝廷能不能负担得起。
强压内心的激动,他对旁边的博士询问道:
“每里消耗多少煤炭?”
他没有询问消耗多少水,因为火车要走的地方,大部分地区都不会缺水。
面对他的询问,翰林博士也翻了翻自己记下的所有数据,末了抬头对王徵回应道:
“每马耗煤量八斤,一个时辰耗煤八千斤。”
“好好好……”听到这个数据,王徵也终于叫好了起来。
二月朱由检带朱慈燃他们来的时候,当时蒸汽机重三万斤,时速只有五十里,而蒸汽机车每个时辰的耗煤量却需要一万斤,并且只能拉动十二节车厢和拉动六万多斤的货物。
在进一步解决了气密性和热效率的问题后,第四版蒸汽机的功率瞬间上升,尤其是在载重上,效果瞬间翻倍,达到了二百年后,西方一八三零年的蒸汽机车水平。
这样版本的蒸汽机车如果用来拉人,那可以在保证煤水的情况下,使用二十节车厢载客六百到八百五十人,一口气行驶近四个时辰,行驶二百二十里。
如果用来运粮,或者运送火药、火炮,那他可以拉动十万斤的货物。
这十万斤如果是粮食,那足够三千兵马吃十天,如果是火药,则是足够六百门火炮打两个时辰。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用来运兵,那可以走朱由检规划的京城至嘉峪关铁路,六天时间将装备齐全的六百多名士兵运抵嘉峪关。
如果是多车同时发,那只需要五十辆火车先后发车,就能在六天的时间里,将十个营,三万多兵马投送至嘉峪关。
三万多兵马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让清朝头疼欲裂的准噶尔,其兵力也不过四万人罢了,还不如明末的林丹汗和晚明的俺达汗。
明军能在六天的时间连续投送数百万斤的物资前往嘉峪关,那根本不需要火车进一步,便是明军徒步走到天山,都不会像使用骡马的清军一样狼狈。
“第四版蒸汽机可以量产了!蒸汽机车也可以投产,但蒸汽机船还需要时间来实验。”
“不能一味的用小河流来实验了,必须在海边开设分院。”
王徵脑中闪过了许多想法,带着这些想法,他急冲冲的拿着写满了实验数据的文册跑向了军工研究所。
“孟侯!好消息!东西弄出来了,你好好看看这个!”
跨进军工研究所,在见到毕懋康的那一刹那,王徵忍不住了,大声的说出了工业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他跑向毕懋康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到了毕懋康正在和一群人研究一个类似“迅雷铳”的多管火枪。
“第四版蒸汽机弄出来了?”
被王徵喊了一嗓子,毕懋康不假思索的就看向他询问了起来。
毕竟眼下王徵主要负责的就是蒸汽机和蒸汽机车、蒸汽机船,以及只有一丁点原理的内燃机罢了。
“弄出来了,完全可以投产,只要在之后的投产中不断地检测故障率和故障点,随之加以改进就可以了。”
王徵将自己的文册递给了毕懋康,而毕懋康也看了看文册上的内容,不免深吸了一口气。
王徵毕竟还是民生一类的官员和科学家,不清楚蒸汽机车在军事上的作用。
可以说、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蒸汽机在军事上的作用,远远大于民生。
“好好好……”和王徵一样,毕懋康也一连说了三声好。
“这件事必须马上告诉殿下,让人八百里加急把文册上的数据告诉殿下!”
回过神来后,毕懋康把文册递给了旁边的一名博士,而博士闻言也连忙去办。
在他去办事的时候,王徵看向了放在桌上这类似“迅雷铳”一样的火枪,不免好奇道:
“这是……”
“这个啊?”毕懋康转动了一下这个火枪的把手,紧接着枪管便跟着转动了起来,而他也对王徵解释道:
“这是效彷常吉先生迅雷铳的改进版火器,课题是殿下留下的《多管手摇机枪》。”
“多管手摇机关枪?”王徵皱了皱眉,随后上前看了看,不过他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看了看便收回了目光。
“这多管手摇机枪有何用?”
王徵不明白,于是向毕懋康询问,而在他的询问下,毕懋康也解释了起来。
实际上,最先研究多管火枪的是明朝,而最先发明多管火枪的则是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在驻守蓟镇的时候,针对蒙古骑兵喜欢面突和游击的问题,特意发明了多管火枪“五雷神机”。
这种多管火枪有三眼、五眼、七眼等制式,能提供密集火力,最远射程一百二十步,但有效射程只有五十步,是压制蒙古骑兵的利器。
五雷神机使用时,一般以二人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
每根枪管的枪口上都有准星,转瞬之间,可轮流发射,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左轮手枪。
它在对抗蒙古和抗倭援朝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出名的一战便是平壤之战,当时日军将领小西行长率日军主力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