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三十一章 全陕赤如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一章 全陕赤如血(2 / 4)

,刽子手们熟练地按照行刑官指令割去这些人的舌头。

剧烈的疼痛让这些家伙惊醒,血不断地从口中喷出,混和着口水一起。

只是尽管没了舌头,但肉身的疼痛还是支撑着他们不断痛骂,只是没了舌头后,他们只能嘟囔着,没人听得懂他们的话,包括他们自己。

很快、刽子手继续开始施刀,血腥恐怖的一幕让许多人望而止步。

“算了、回宫吧……”

当刽子手们行刑到此时,西市酒楼三层上的一间雅间内传出了朱由校的声音。

他关上了窗户,不再观摩所谓凌迟,而站在他旁边的许多人都脸色苍白,其中以魏忠贤和王体乾等太监脸色最为难看。

范永斗等人那玩意被割去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同部位隐隐作痛,早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在朱由校一句话后,众人便护着朱由校下楼,登上马车后,驾驭马车离开了西市。

只是在朱由校上马车的时候,桌案之上多了一份奏疏,而他拿起来一看,上面所写的赫然是此次巡察过后所得。

望着那几十万两黄金,上千万两白银,三千多万亩田地的数额,朱由校脑中又闪过了范永斗等人的惨状,不由暗自道:“罚的好!”

不过在说完后,他又皱了皱眉,看向了跪在马车里的魏忠贤,这才放下奏疏询问道:

“三司给魏良卿和侯国光定了什么刑罚?”

“发配南州……”听到皇帝的询问,脸色苍白的魏忠贤低着头回禀,而朱由校也舒展了眉头道:

“发配南州也不错了,你回去安慰安慰客巴巴,让她别太难过。”

“奴婢懂得……”魏忠贤应下,表面虽然没有透露出不满,但心底却有几分埋怨。

他成了太监后,魏良卿便是他最亲近的人,可眼下魏良卿去被发配到了那所谓的什么南州。

不仅如此,他的族孙魏希孔、魏希孟、魏希尧、魏希舜、魏鹏程等人,以及姻亲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等人纷纷被论罪发配。

之所以没有被斩首,也没有沦落到和范永斗他们一样被凌迟,都是魏忠贤使了关系的结果。

若是他没有用这些关系,恐怕他魏氏全家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余人都要被一网打尽。

眼下虽然人是保住了,但这群人的家产全都被查抄,他们的家人也尽数被发配,魏忠贤等同于失去了家人和臂膀,还失去了近百万两的金银。

他若是没有点埋怨,倒显得他不像个人了。

“哈剌温山钟楼修建如何了?”

朱由校忽的询问起了他去年安排的事情,而魏忠贤也只能献媚道:

“钟楼的九百阶石阶都已经修缮完毕,每百阶有一处亭台楼阁,阁内每处都书写、雕刻有殿下对大明的功绩。”

“眼下钟楼也在修葺,而大钟也铸造完毕,大约年末就能完工。”

魏忠贤的献媚,实际上也是一种可悲。

即便家人被论罪发配,他还是得献媚、陪笑来讨好朱由校,讨好自己的主人,甚至面对朱由检时也得笑脸相迎。

“大定宫如何了?”朱由校很满意施工的速度,转而询问起了自己的避暑宫殿,而魏忠贤也道:

“宫殿尚在营造,树木从辽东运来,需要花不少时间,加上万岁您扩充了大定宫的规模,估计三年才能修缮完毕。”

朱由校扩大了大定宫的规模,将原本五万两的规模直接扩大到了三十万两。

或许对于他这位富有四海的皇帝来说,三十万两并不算什么。

事实也是如此……

看着手里的奏疏,已经被统计出来饿死了近十万的灾民,朱由校略微悲伤了一丝,随后合上奏疏道:

“灾民饥寒,我身为皇帝又怎么能如此铺张?”

“把大定宫的数额降到二十万两,另外各殿自即日起只能三素一汤,为期十日,让各殿的妃嫔都体会一下百姓的不易。”

“万岁恩泽百姓,百姓们若是知道,也会感恩万岁以身作则的。”魏忠贤挤出几滴泪水,朱由校也叹了一口气道:

“时局不易,朝廷各处都在用银子,这次查抄的金银,应该能让国库和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万岁仁爱……”魏忠贤献媚的夸赞着,而朱由校则是问道:

“弟弟此次南下,可有交代什么时候回来?”

“殿下未交代……”魏忠贤低着头回答,朱由校则是叹了一口气道:

“苦了弟弟为我四处奔波,从今日起,养心殿的膳银也折半吧。”

“是……”魏忠贤应下,而马车也随着朱由校“自责”的叹气声中渐渐远去。

只是在他们讨论灾民不易的时候,陕西朝邑的一具尸体面前,朱由检缓缓蹲了下去。

他用手帕遮住了口鼻,而眼前之人是一个死去的妇女尸体。

她的面颊凹陷整个人有些发臭,嘴里塞着干草,双目浑浊的斜望天穹,身上的臭味证明了她显然死去多日。

朱由检没来得及多看两眼,两名拱卫营的士兵便将尸体抬走,而朱由检站了起来后,放眼望去是一片光秃秃,只剩下树桩的“树林”。

“殿下、您现在看到了吧,这就是渭北百姓的模样……”

孙传庭的声音响起,他从朱由检身后走来,而刚才那具女尸,则是孙传庭让人特意留下来,让朱由检看清楚,大明官吏所做的混账事。

显然,他是害怕朱由检也忘了初心,因此特意花大代价将女尸保存到了能让朱由检看到的程度。

不过他显然低估了朱由检,朱由检自始至终都没有抛弃想要让百姓过得更好的这个想法。

淮北大饥时他的实力尚且弱小,只能妥协,但到了眼下,他也终于成了能执掌权柄的人。

只是时代滚滚洪流之下,他个人的能力实在微不足道。

他在做的一切都是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