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去都让人觉得不可能。
“还是消耗一群人吧……”
想了想,济尔哈朗对黄台吉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而话里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杀一批汉人。
不过对此,黄台吉却皱眉否决道:
“不行!我们手里的汉人基本都是熟练的农夫和工匠,如果杀了他们的亲卷,他们一定会反抗。”
十几万汉人,实际上在迁移的过程中,早就淘汰了年纪大和身体弱的,剩下的十四万人,基本上都是身体不错的。
十四万人,三万户不到,也就代表三万不到的成年男丁。
这些男丁都是重要的工匠,一旦他们没了,大金的败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况且只有拥有了他们,大金才能源源不断的制造铁器,团结漠南漠北的蒙古人来共同对抗明朝。
黄台吉很清楚,他们这次的行动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场赤裸裸的打脸行为。
大明没有时间管他们,是因为被不断爆发的灾害缠住了手脚,加上辽东人口不足,不足以支撑北伐的缘故。
可随着朱由检不断地迁移百姓去辽东,辽东的百姓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巅峰。
四百多万辽东百姓,上千万亩耕地……
哪怕其中不少耕地的产量低的吓人,还需要耕种几年才能产量变高,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明军北伐战事。
但如果朱由检下定决心,只组建一支三万人的扫北军队,还是可以进行一场北伐战争的。
别看眼下黄台吉手里有两万六千多兵马,而大金各地还有五万多兵马。
但他们的质量和复辽之战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到了目前为止,旗人女真成年男丁的数量都没有恢复到五万,这还是补充了一万多野人女真男丁的结果。
眼下北面的野人女真越来越少了,部落也越来越分散,阿敏对他们的抓捕也越来越难。
黄台吉很清楚、如果明军再发动一场三万人的北伐,那就算大金不会灭亡,但局面一定会很难看。
他们毕竟不是蒙古人,也不是游牧民族,如果再丢失兴京和上京任意一处,那十几万人被饿死的局面不难想象。
十几万人被饿死,这对于眼下只控制着四十万人口的大金来说是沉痛的一击。
如果明军没有北伐,那情况也不容乐观。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斗争,导致的是十几万汉人被当成耗材,死在了开垦兴京耕地的土地上。
就黄台吉了解的,当初从各地迁移的汉人,眼下已经死了二分之一了……
兴京的汉人,已经不足三万,其他地方更是只有几百、上千。
也就是说、金国内部的汉人,基本都聚集在上京了。
也正是因为其他地方的汉人死的差不多了,加上当初明军在赫图阿拉追杀了不少老弱的女真,这才导致了金国没有爆发饥荒。
对于代善和莽古尔泰为了让女真人活,为了让手中权力稳固,致使十几万汉人殒命的手段,黄台吉心里很是不满,但也没有办法。
此刻的他,因为手中女真牛录的不足,并不被两人所重视。
可他知道,再这么内斗下去,恐怕最多三年,朱由检就要再组织十几万大军进行北伐了。
这次的北伐力度可就不比之前了……
“朱由检灭了河套三大部,听说又着手对吐蕃各部进行收复安抚,恐怕他们手上马步兵的数量,比起当初复辽多了十倍不止。”
黄台吉沉着的对身旁的济尔哈朗开口,表情凝重:
“一旦辽东眼下的四百万百姓安稳下来,明军的北伐恐怕就不远了。”
“上次我们是因为他们马步兵不足,才能在前期打的游刃有余,而他们只能步行慢慢包抄围剿。”
“但是这次、他们的包抄围剿恐怕就不是上次那种呆仗的打法了……”
复辽之役,这是黄台吉心中的痛。
如果在前期打下威宁营堡,然后冲入辽东腹地,收刮了部分物资后就撤退,以他们的马步兵数量和机动性,明军连他们屁股后面的灰都吃不到。
结果就因为想围点打援,给了明军步兵的包抄时间,最后被逐渐缩小包围圈,伏击战死了最精锐的大量兵马。
活下来的那些人,也似乎是患上了恐明症,对辽东明军不断的扰边视而不见,只敢躲在城墙背后。
明军扰边的数量在变多,从天启三年之后的每队十二人,发展到天启四年的每队上百人,到了今年更是能组织每队三百人,数量几十支的扰边部队。
可以看出、辽东明军的骑兵数量在变多,而骑兵变多,自然也就代表马步兵的数量在变多。
黄台吉不知道辽东明军有多少马步兵,因为有锦衣卫存在,所以派出去的探子都很快就失去了消息。
锦衣卫入侵不了大金,大金也难以入侵辽东,情报上的刺探一时间陷入了僵持。
只是这样的僵持,拖下去显然对大金不利。
大金的人口数量摆放在这里,即便发展的再好,也不过就是五万不到的真虏罢了。
可明军呢?
辽东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万,他们安稳之后,养活十几万兵马并不难。
更何况、这样的人口增速还在随着朱由检的迁移手段而不断变多,辽东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强。
想到这里、黄台吉就心里一沉。
他不知道自己联盟漠南漠北的行为,能拖住明军多久,但他知道,以朱由检的性格,只要明廷内部不爆发尖锐的矛盾,恐怕明年开春之后,朱由检就会举行第二次北伐。
甚至朱由检可能会打哪里,黄台吉都大概猜出来了。
科尔沁部……
这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科尔沁部没了,只要哈剌温山被明军占领,那女真就失去了盟友,被切断和其他蒙古部落的联系,并且陷入了大包围中。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