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颔首,踏上了回京城的路程。
这一路上、他在想如何提高粮食亩产。
搞杂交水稻没技术和条件,但筛选良种,培育良种还是可以做到的。
哪怕只能让粮食增产十几斤,几斤,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更何况还可以搞杂交家禽牲畜。
以朝廷付出财力来牵头,朱由检就不信,不能搞出一些优良的品种。
这么想着、他紧赶慢赶,终于在两天后的九月二十八这一天回到了京城,并前往了养心殿,将试验田的文册交给了好皇兄。
“亩产八石?亩产三石?”
养心殿内,当朱由校看到文册上的各种记录,他第一反应就是“夸大其词”。
但当他抬头看向了自家弟弟,随后见到对方严肃的模样后,才知道了这事情不是说笑。
他合上了文册,对魏忠贤道:“去宣叶阁老前来。”
“奴婢领命……”魏忠贤作揖回礼,随后让人前去传唤在文华殿办公的叶向高。
当叶向高急匆匆赶来时,朱由校便让人将文册递给了对方。
叶向高一头雾水的翻看着文册,当见到亩产八石的番薯、以及亩产三石的马铃薯记录后,几乎屏住了呼吸。
作为一个福建人,叶向高可以说早就见过番薯和马铃薯了,因此他决然道:
“万岁、此事断然不可能!”
“老臣生长于福建,上次辞官归乡后,便回家见到了有人耕种此二等作物,但番薯也不过是亩产二三石,马铃薯不过亩产半石罢了。”
“那是因为种植的方法不对。”朱由检抢先对叶向高解释道:
“叶阁老可以仔细看看这书上的耕种方法,可是与福建百姓不同?”
“嗯?”听到这话,叶向高翻了翻文册,果然在之后找到了种植的方法不同。
在文册上,将两种作物有可能遇到的病害、以及种植方法,预防病害方法都说了出来。
逻辑之严谨、流程之完整,自然要比用种寻常蔬菜方式的福建百姓更合理。
看完之后,叶向高心里的石头落了大半,但紧接着又反应过来道:
“此作物如果由朝廷推广,恐怕百姓难以信服……”
农民是执拗的,他们执拗的只种植自己了解的作物,这并不是傻,而是他们的抗风险性太低了。
大部分的农民没有入城打工的资格,也没有那么多工作给他们,因此他们只能守着田地。
一旦种植新作物失败,那么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不过对此、朱由校却很开心的笑着对叶向高道:
“阁老所言,与弟弟所说一样,因此弟弟早就做了准备。”
说罢、他将朱由检所做的事情说了出来,而叶向高听后,最后一块石头也落地了,作揖道:
“齐王高见,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明岁秋收之中,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恐怕就不会抗拒这作物了。”
“唯一需要在意的便是,有没有那么多人,可以教导数以千万记的百姓耕种新作物。”
“这点叶阁老不用担心。”朱由检开口道:
“明岁收获后,孤会让锦衣卫出银子,将一些熟练的老农带往其他三省之地,教导他们耕种后,以一日二十文的工钱付账,送他们回家。”
朱由检没有说燕山所的事情,因此燕山所是他扳倒文官体系的一把刀。
眼下的文官们虽然知道燕山所,但只以为是朱由检训练新卒的地方,并不知道里面在接受教育。
等他们反应过来也没用了,眼下即将渡过第一年,只要第一年渡过,燕山所的孩童学子们都识字,那么第二年的教育就简单多了。
这些文官没有能力制止数百万佃户的孩子去燕山所就学,就无法阻挡农家子弟的崛起。
“对了哥哥。”朱由检侧目看向自家皇兄道:
“臣弟以为,此物不可流传北虏、西番、建虏等地,一旦他们获得番薯,人口和实力都会剧增。”
“嗯!”朱由校也严肃着点了点头,明白其中的关联。
叶向高这时也开口道:“眼下最应该做的,是齐王殿下警惕麾下佃户走漏风声,只要撑到后岁,到时候消息走漏也无碍了。”
“况且,老奴若是只得到少量作物种子也无用,需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培育到足够百万亩耕地耕种的种子。”
“当年南洋百姓将番薯传回,百姓足足花了数年时间才培育出千余亩的种藤,直到如今,二十几年过去,该物也不过流传在福建一省之地。”
“不想殿下弄来这么多种子,一下子种植数十万亩,耕种得利。”
“如果以此方法传下去,以百姓自主,朝廷推波助澜,恐怕不用五六年,就能让大明百姓都知道番薯之利!”
说到这里、叶向高不由高兴的笑道:“到时候、恐怕我大明百姓,便少有受饥者了。”
“倒也没有那么夸张……”朱由检苦笑,他可是知道大明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样的局面。
番薯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大旱之下无水而生长,该有的饥荒一个都不会少的,关键还是得看到时候大明的调度能力是否提升……
“哈哈!弟弟大功一件,该赏!”
见叶向高都这么夸赞自家弟弟,朱由校笑了一声,随后对魏忠贤道:
“把哈密上贡的那十匹天马送给弟弟!”
“天马?公的母的?!”朱由检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天马即汗血宝马,如果是十匹公马,完全就可以拿来做种马,改善马种质量。
“好像是四公六母……”魏忠贤尴尬一笑,而叶向高也咳嗽道:
“咳咳、既然事情说了,那么番薯一事还希望齐王殿下上心,万岁,老臣先告退了。”
“去吧去吧……”朱由校一门心思都在自己弟弟的问题上了,随意摆了摆手。
叶向高退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