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其他类型>公园唱歌,唱成了万人演唱会> 第486章 两首现代诗惊爆眼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6章 两首现代诗惊爆眼球(1 / 2)

“如今,我绿叶是一枝独秀啊。”

绿叶的周益民很喜欢这个季节,自从苏冬虫的散文不断的冒出,绿叶的销量就一直蹭蹭的往上升。

“对了,文婷,苏冬虫不是说要参加现代诗大赛么?作品发过来了么?”

周益民对此很重视,毕竟是苏冬虫嘛。

因为他的原因,他们几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大赛在社会上,影响力变大了许多。

苏冬虫的一首现代诗,加上一篇散文。

按照苏冬虫的主动性推断,苏冬虫绝对是写出了很好的作品。

“我也在询问,不过,这次虫子说事先保密,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得到好名次,只凭借作品的质量,不靠他的名气。”

意思就是苏冬虫没有透露是哪一首,让大家在所有的作品里面找呗。

这苏冬虫现在也会卖关子了。

真的会玩啊。

变坏了。

周益民无法,只能等着大众的投票,和许多文学圈工作者的投票。

不过,这样是变得公平了。毕竟,苏冬虫粉丝很多,想要赢,随便一个微博就能叫来上万的人。

去掉自己的明星光环,苏冬虫的做法很对。

只不过明明知道苏冬虫有好作品,却不知道是哪个的感觉十分的不爽。

周益民只能自己翻着所有参加比赛的现代诗,看了起来。

手中的票握在手中,不敢轻易的投下去....

《萌芽》的蔡圣中、魔都大学的校长朱洪波等等,许多文学圈的大佬们都在看着这些参赛作品,逐一品读,然后评价欣赏,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然后投上自己宝贵的一票。

“虫子,你到底写的是哪一首,现在前几名的有没有你的作品,告诉我,我投上一票。”

苏冬虫的几个兄弟都在好奇。

最近这个比赛从文学圈蔓延到了大学,毕竟大家都是在学习嘛,对这方面很关注。

“哈哈,说不准都是我的呢。

苏冬虫开玩笑道。

“不可能,一个人只能写两首,并且是实名制的。”

白玄揭穿苏冬虫。

“那就是前两名啊,以我的实力你们还不相信我?”

苏冬虫似真非假的说道。

这样大家更加的不信了。

因为前两名的作品,太好了。

排名第一的现代诗得到了大众所有人的喜欢。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就这简单的两句,俘获了很多文人的眼睛,久久不能自拔。

并且有名家推断,这是一位经历过很多故事的老人写的,精炼且富有内涵。

带着些朦胧,道理明确,给了大家太多的想象。

“虫子,你就吹吧,你看看大家的评论,你还有脸说是这首嘛。”

老成直接奚落道,想让苏冬虫知难而退。

“我倒认为排名第二的是虫子写的。”

阿准推测道,绝对是阿准的女朋友郑天昕猜的,阿准没这脑子。

大家又看向了第二首诗。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很美的一首诗,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甚至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些自恋的可以为自己对号入座,在曾经偶尔的经历中似乎就有这诗句的经历。

《断章》竟然有反超升上第一的态势。

两首诗的粉丝迅速的增多。

从文人圈传播到学校。

许多的老师们都很关注这些事情,在课堂会说一两句,导致在学生圈里流传开来。

初中、高中、大学,很多的学生都开始关注。

消息慢慢的扩散,流传着苏冬虫参赛的消息,虫子粉们也杀来了。

可是里面没有作者的名字,只有诗句,没有办法爱屋及乌的投票。

大家只能凭借粉丝与偶像之间的默契了。

可惜不能瞎猜,胡乱的评论发表猜测观点,猜错了那就是打脸了。

不过在看到这两首诗以后,大家出现了分歧。

各有各的爱好。

争吵着忘了来支持苏冬虫的本意。

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两首诗,管他呢,投自己喜欢的吧。

就这样,这比赛开始火爆起来了。

里面很多优秀的作品被发掘了出来。

大家全凭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投出自己的现代诗。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比赛拉开了大幕。

苏冬虫的两首诗歌在上面第一第二互相的调换,就是掉不下来。

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两首诗。

简短的诗句,比长而繁杂的诗句更容易触动大家的心。

很好理解,也是最难理解的。

雷汝南看到《一代人》回忆长叹,感慨万分。

这首诗只有两句,可是会在现代诗歌占据相当重的地位,有着很深的辩证思维,可适用曾经,也可用在现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

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很多的老文学家出来为这两句诗站台。

让《一代人》走上了更高的位置。

很多的年轻人只觉得这句话很好,看着很简单,却很有道理,顺手投了一票。

还有的只是觉得这短短的现代诗比繁多长篇诗句更好。

却没想到,许多文学教授给予了这么大的评价。

大家开始仔细的思考,然后看大家的评价。

燕京大学的教授康洪章发表了很长的评语。

“黑色的眼睛”实际是一种“异化”的具象形式,这已经深入到人与环境的不可调和的悲剧之中。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于“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在这里似乎“我”处于主动地位,也无疑有着一种敢于向“黑夜”叛逆、寻找光明的精神,恪守,所使用的武器——“它”竟然是“黑夜”的派生物。

这似乎预示了这种寻找势必又会陷入一种新的悲剧之中。这一悲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