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山谷后方的河边,昨天刚建好的陶窑尚未干透,江渊也不心急,毕竟陶坯还见不到影子。
刚刚采集的黏土黏糊糊的,土壤表面还有几只白蚁爬来爬去,黏土中也蕴含着许多杂质。
江渊折下宽大的树叶舀取河水,细心地加水和土,筛除杂质,使烧制出的陶器质量更高。
江渊从来没有烧制过陶器,所见所闻也不过是从书中和视频中学来。他估摸着黏土的干湿程度差不多后,便开始用力揉土。
揉搓了许久,土壤中的气泡已被排净,黏土变的光滑,江渊便开始捏制陶坯。
他原本打算用石头制造出一个原始“坯车”,在脑子里比划了一下发现难度太大,只能放弃。
拉坯法没有办法使用,也没有模具,江渊无奈之下,徒手捏陶坯。
江渊的手艺不敢恭维,他最初的打算是想捏出几个陶罐,然而捏了几次根本不成型,无可奈何之下江渊改为捏制陶盆,但以陶坯的模样来看说“陶锅”更加合适。
“陶盆装的东西更多,熬出来的汤也更好吃。”江渊一边自欺欺人安慰自己,一边用剩余的黏土捏制陶碗。
捏了七八个陶碗后,江渊突然放下手中的活计,坐在原地一动不动,他自言自语道:我捏陶碗干什么?直接用木头雕几个木碗不就行了?
为什么要浪费珍贵的黏土,来造这些其他物品能够替代的陶碗?
反应过来的江渊立刻将陶碗全部揉回黏土状态,又制作了两个陶盆。
浪费了将近一下下午的时间,江渊终于将八个陶盆制作完毕。
虽然陶盆模样丑陋,但好歹也算是有了锅盆的模样。
江渊审视着自己的作品,当即满意地点了点头,感叹自己真是一个手工天才。
因为陶窑容量有限,江渊将陶盆底部则做的较小,但是更深。
用石片细细地将陶坯表面打磨光滑之后,江渊将粘湿的陶坯搬回自己的山洞放在角落里,等待陶坯自然阴干后,再准备烧制陶器。
若是陶坯在湿粘或者被太阳晒干的情况下炼制,极为容易在陶窑中烧裂、变形、破碎。
所以江渊虽然心急,却丝毫不敢马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越急躁,陶器烧制失败的可能性便越大。
江渊在烧制陶器中的每一处细节,运用到的每一丝经验,都是前人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也是江渊手到擒来,马到成功的底气所在。
不仅仅是烧陶,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
将陶坯放回自己的山洞,江渊前去查看族人们挖掘的地窖。
一个下午已经过去,也不知道他们挖的怎么样了。
江渊打算将这个地窖挖的足够大一些,因为听清和溪说过,寒冷之时,云溪部落的食物会极度匮乏,每年都会因为食物而饿死和驱赶不少年老的族人。
江渊决心不让今年的冬天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他不仅仅打算将地窖挖的大一些,还准备多挖几个地窖。
来到山谷中央,清正在收集今天晾制的鸡枞菌和鸡油菌,江渊捏了捏菌干,发现已经脱水后,便帮着清收集进了兽皮口袋。
半人高的口袋,足足装了十袋之多,江渊让清把菌干背到自己的石洞。
江渊思考要不要找一个大点的石洞,专门用来存放物品,
毕竟随着云溪部落的生活越来越好,族人们制造的飞石索、流星石、绳索和草笼也越来越多。
江渊想对这些用具进行统一管理和收纳。
心里一边计划,江渊已经来到族人们挖掘地窖的位置。
地窖无非就是两部分:通风道,用来通风、人和物品出入。储藏室,用来储藏食物。
通风道已经被族人们挖出了三米的深度,储藏室则刚刚开始动工。
江渊十分不解,足足十名族人,一个下午的时间,挖掘地窖的进度怎么这么慢?
直到一个族人给他拿来坏掉的木耜和树叶,江渊才恍然大悟。
江渊选的地窖位置,土壤干燥坚硬,木耜极容易损坏。而且族人们往地面上运输挖出的泥土也十分不方便:三米深的通风道,族人们搭建人梯,举着装满泥土的树叶,上上下下,过于麻烦。
江渊当即让族人们停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江渊先带着族人前去制作挖掘地窖工具。
木耜还是首选,骨耜、石耜直接被江渊放弃。骨耜和石耜还要使用木柄绳索,对捆绑和镶嵌的要求很高,比起木耜更容易损坏。
而运输泥土江渊打算运用藤筐,巫的兽皮被他使用殆尽,没办法制造口袋,只能编造藤筐。威长老和那些老幼族人有编织草笼的经验,编制藤筐的任务江渊便交给了他们。
他自己则是领着挖掘地窖的十个族人,砍伐树木,制作木耜和木梯。
如今江渊拥有一把锋利的武器已经在部落中传开了,所以江渊使用唐刀也不再背着族人。
一切安排妥定,江渊刚刚准备开工,山谷外传来声响,苍他们已经带着食物归来。
江渊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夕阳的余晖铺满大地。
江渊心中暗自懊恼,自己忙起来忘记了时间,而跟着他劳动的族人们也几乎没有歇息,一刻不停地干活。
暗暗痛斥自己是周扒皮的江渊,赶忙让正用石刀砍伐树木的族人休息,他自己则是去迎接苍、温、狩他们归来。
“辛苦了。”江渊拍了拍狩的肩膀。
狩兴高采烈:“不辛苦,江渊大人,这都是你的功劳!”
苍眼神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他只剩下清一个女儿。在他的眼中,清和江渊互相倾慕,他已经把江渊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江渊看了看今天的猎物,五头大型猎物,死去两只,还有三只惊慌地打量着周围。
可以看出,自从有了飞石索,云溪部落的捕猎效率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