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国丈周奎家中。
一位体态瘦弱的老太监坐在客位上。
身后站着两位小太监。
周奎坐在他对面处,一脸难堪道:“自古以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今皇命无故要我交出大笔钱财,实非皇上品行不正,全为乃尔等阉人耳边挑唆之过。”
“周老皇亲,您这话什么意思?”
“提出大明宝钞建议的人是你,又不是司礼监的人,更不是我。”
“我王体乾也不过是奉魏公公之命,前来收缴五十万两纹银而已,而魏公公,也不过是谨奉圣意,圣意,则取决于周皇亲自己的建议,而作出此等决断。”
“此事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周皇亲能带头而为之,皇上已是对您刮目相看,好感颇多。”
“再说,皇上前些时日大兴募捐之风,您作为皇亲国戚,非但不支持,反而屡屡站在清流那边儿作为表率,跟皇上对着干。”
“昨日皇上之意,已经挑的很明白了,既是让您做一个天下的表率,也是给了您一个明哲保身的机会。”
“现今朝堂之上,党争何其严重,如若持续下去,对国家的伤害,会非常大,您作为皇亲之首,可不能因为某些文臣的道德制约,而被当成了枪使,被强行卷入了党争之中。”
“胡说。”
周老皇亲怒道:“那些清流官员,亦非是东林中人,一心体国,怎堪你等阉人如此污蔑?”
“国之重臣,乃天下学子之标榜,为大明治国之根本,为各地之表率。”
“我袒护他们,没别的意思,因为朝廷上,不能任由阉党胡来,更不能没有一点反抗的声音。”
“否则皇上,岂会被一直蒙在鼓里,难怪大明在走下坡路,都是有原因的。”
“皇上认为,现在不除了你们这些阉党,大明就能继续在维系天启朝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填缺补漏,可他没想到的是,天启朝的情况,又能比当前的崇祯朝好到哪里去?”
“如再不动刀改革,大明自万历起始的弊政苛政,便一直没办法得到改良,将会持续对大明的行政体系造成巨大破坏。”
王体乾听闻此番言语,不由得叹息一声,奉劝道:“总之,劝您老一句,年事已高,就不要瞎操心了,这些不是咱们能考虑的事情。”
“纵然您是皇上的老丈人,但在家国大义面前,您还是得做出一个决断来,不要一意孤行,站错了边,闹得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说完,刮了刮杯盖,抿了一口冒着热气的茶水。
“是非功过,我自有定论,大明宝钞一事,我不会让王公公您难堪的。”
“五十万两白银,今日马上就能清点出来。”
“好。”
“老国丈不愧是老国丈。”
“这等肚量,实在令人佩服。”
王体乾皮笑肉不笑的望着眼前的死对头,“五十万两数额的宝钞,也已在加紧印刷当中,盖上钦赐的官印,便能生效。”
“这五十万两白银等价于这些大明宝钞。”
“周老国丈,多谢了。”
“那么在下不再多留,就先告辞了。”
说完,他便打算起身。
“等一等。”
周老国丈眼神中生出一丝狠厉来,“如有机会,请魏公公帮我转告皇上,老臣为忠心体国,一定好好为皇上坚定这大明宝钞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请皇上务必放心。”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
王体乾露出一丝阴柔的笑意,却笑中带刀般的望着他,阴鹫的眼神,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周老皇亲却是面容臃肿,尽显富态,勉强挤出一丝赔笑。
在王体乾带人从他府上拿走了五十万两银子之后,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
眼睁睁的望着积攒的家产被人拿走。
平日里连一两银子都舍不得多出的周奎,如今终是忍不住维持自己的硬气,急火攻心,噗的一口鲜血,浇灭了桌上的烛火。
“大人,大人?”
家仆连忙上前问候,“快请郎中!”
良久过后,周奎眼神微微眯着,渐渐苏醒过来。
脸色虚弱的他直起身来,头脑胀痛不已。
几十万两银子生生从身上被人刮走,怎能不让他心如刀绞?
然而很快,便只听一家丁进来报信道:“老爷,王公公的宝钞送到了。”
说完,周奎都没带搭理一下的摆了摆手,然后无力道:“五十万两银子哪,说没就没了。”
猛的,又咳嗽了几声,用布捂着嘴,上头全是心血。
“真是要了我这半条老命哪……”
家丁不忍见他此番模样,便又道:“老皇亲,除了王公公以外,还有人求见。”
“是谁?”
有气无力的声音传来。
却只听那家丁摇了摇头,然后说道:“那人只说,带来现银数万,以解您心病。”
正值深夜,谁还能带礼前来拜访?
纳闷不已的周奎,听到数万两银子的消息后,立马来了精神,纵使前一秒还是病痛缠身,这会儿却完全跟个没事儿人似的。
“还说了什么?”他眼珠子里全是血丝,一个劲儿的问说道。
“他们还说,是山西一带的商人世家。”
“哦?”
听到这儿,周奎两眼放光,当即便放话说道:“快快有请。”
且见,两个身穿精细绸缎,缠着围脖的人走了进来,初看分辨不出面孔,似是故意遮挡。
同行的还有他们身后的几个伙计,都是穿着常服,身手却矫健了得,抬进来两个大箱子。
里头一打开。
只见,白花花的银子,直接让周奎眼珠子瞪得要掉了出来。
“这些,是见面礼。”
“我等来此,乃为一事相求,如老国丈能够帮忙,日后还有重谢。”
那为首的山羊胡的商人一副诚恳的笑意,直接开门见山道。
“什么事儿?”
周奎精于算计,自知天下没有掉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