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明帝国1627> 第四十三章 孙承宗!将帅同心,栉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孙承宗!将帅同心,栉风…(1 / 1)

“袁崇焕所言非虚,辽东之事,朕心中也有决议,朕亦深知攘外必先安内之理,如今辽东之策,固守为上,若是进攻,我大明几乎毫无胜算。”

“议和之事,只能是暂时的策略,若是只羚羊,与幼虎求和,方还有可能,但若是等幼虎成为了猛虎,你觉得,这羚羊和猛虎还有机会相争么?”

“且按朕之想法,我大明朝不割地,不赔款,因此这议和只能是皇太极先提,若是我大明提出议和,那我们就处于完全被动的局势,让朕割地赔款,万万不能。”

“等至我大明国力恢复,辽东何愁不平?”

朱由检语速平缓,一句话道出了问题所在,令吴三桂陷入沉默。

“陛下,臣此次前来,一是求粮饷与兵员,二是求陛下将袁崇焕调回辽东。”

吴三桂抬头望着朱由检,语气诚恳恳切,“若是袁崇焕坐镇辽东,金军必然不敢贸然来攻!我辽东此刻乃是有将无帅,疲于应对!”

"粮饷之事,朕何尝不知,兵部虽压着未报,但岂能瞒得住朕?奈何赈灾一事便已让国库捉襟见肘,近些时日李待问查抄贪官府邸也让国库充盈了一些,朕已令户部尚书袁可立拨付粮饷四十万随你一同回辽东,且兵部明年开春之时会给辽东补充两万兵卒。“

“多谢陛下!”

吴三桂大喜,他心里清楚,这笔粮饷援助,足够让辽东重振旗鼓,坚壁清野,与金军斡旋许久。

“至于袁崇焕,并非朕猜疑尔等,是他有不能离开陕西的理由。”

朱由检目光微闪,继续说道:“陕西的局势过于紧张,甘肃四川亦是乱兵四起,新任陕西巡抚陈奇瑜虽勇猛,但是骄傲自大,洪承畴之责主要在平息甘肃与四川边境之乱,卢象升虽勇,但非帅才,若将袁崇焕调走,何人统御四方?何人调兵遣将?叛军若汇合,内乱再难平息。”

吴三桂低垂着脑袋,"微臣明白。"

“将帅同心,方能栉风沐雨,辽东之帅,朕心中有一人选。”

朱由检目光深邃悠远,仿佛可望向九州的苍穹,"此人乃是先帝之师,原蓟辽督师,孙承宗。”

孙承宗。

吴三桂瞳孔骤缩,心跳加速,满腔震撼。

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这个名字就像烙印一样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永生不忘!

抗清第一名将,孙承宗!

论及在辽东的威望,孙承宗还在袁崇焕之上。

满桂,袁崇焕等众多辽东将领皆是其一手提拔重用的。

袁崇焕主要威望是用红夷大炮轰杀了努尔哈赤,指挥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而孙承宗在天启年间辽东危及之时,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招募组训了十几万辽军,恢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数十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

其营造了一条令金军望而生畏的关宁防线,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

在关宁期间,他制定了以辽土养辽民,以辽民守辽土的基本方针和稳固防守,逐步前进,渐图恢复的基本战略,使明军逐步从守势转为攻势,从被动转为主动。

他妥善地处理了与西部蒙古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保证了京师北面边疆的安定。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养子刘兴祚。

其在任辽东之时,边境形势可以说一片大好。

只是当初其被魏忠贤阉党忌讳排挤,最后辞官在家休养,如今已然闭门不出。

“孙承宗经营辽东多年,根深蒂固,辽东众将皆是其一手提把,陛下难道不怕辽东自成一派,拥兵自重么?”

吴三桂听罢,心底的激荡无以伦比,可还是压抑着内心的惊涛骇浪,小心翼翼的试探了一句。

朱由检眼眸幽深,淡淡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朕百般猜忌尔等,岂不是要害了大明?"

朱由检心中有些好笑,作为穿越者,臣子可不可信,历史已然帮他验证。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人心最为难测,虽有历史在心,他亦要如履薄冰的去把握。

“朕虽妥协于眼前局面暂且让魏忠贤帮朕安抚朝局,但朕并非昏君,是非忠奸,朕心中有数,也看的出来。”

朱由检眼神锐利如刀锋,直视着吴三桂的双眼,"三桂,朕信任你,也希望你莫要负朕。"

吴三桂神情一滞,心底的震撼更甚,一股难以遏制的热流涌上心头,急忙跪倒在地:"陛下圣明!此生能得陛下之信任,臣定不负皇恩!我吴家上下定誓死效忠陛下,肝胆涂地,在所不惜!"

“跟朕走一趟,去拜会拜会这位曾经的帝师。”

朱由检站起身,负着双手,迈步往外行去。

"是!"

吴三桂连忙站起身来,随即跟了上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