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旦增欧珠?苦行僧!
林然看向喇嘛,他的表情显得云淡风轻,仿佛周围议论的不是他。
这更加印证了林然的猜测。
出家人要修心,一般不会表现出情绪波动。
林然拿着法本问道:“那你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卖钱,是被允许的吗?”
他不是教徒,感觉有信仰的人,不会将法本、法器一类物品拿来贩卖。
喇嘛看向法本,双手合十道:“这是敦珠法王的《修心笔录》手抄本,已经参悟完,卖给有缘人,可以将佛法传递出去,也是我们修行内容之一。”
“原来如此。”林然点点头,再看向其他货物,其中还有些许法器。
在林然印象中,喇嘛教的法器,是极为恐怖的。
例如阿姐鼓,竟然是用被献祭为祭品的少女的皮制成的鼓。
还有藏王送给乾隆帝的天灵盖碗和腿骨号,也是用人体骨骼制成的。
在藏传佛教徒眼中,身体不过是皮囊,他们崇尚的天葬,也是死后将尸体放在高山之上让雄鹰吃掉。
但还好,眼前的货物都是贝壳与玛瑙制物。
他本来还以为喇嘛会很难打交道,但眼前的喇嘛讲话彬彬有礼。
摊位上还有一张照片,和喇嘛有几分相似。
竟然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卖,林然不由觉得有趣。
在照片背后,还署上姓名。
简单的藏文林然能看懂,念了出来:“欧珠。”
闻言,喇嘛脸上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大师,这是你的名字吗?”林然笑问道。
喇嘛回道:“正是,你看得懂藏文?”
林然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学过一些,但对他们的问话却了解不深。
“嗯,欧珠的意思是事随心愿吧,真是个好名字。”
“按照你们的叫法,我的名字是旦增欧珠。”
不知不觉,喇嘛把林然当成了可以交谈的知心人,话也多了起来。
“照片上的那人是你师傅?怎么没看到他?”
“正是。”他的眼神中竟然出现了一丝愁绪,“我与师傅游历至京,但师傅却不幸归天。”
“他交待我,要把手中的东西全部在京城卖给有缘人,才可回去,只是...”
讲到此,他叹了一口气。
“我在京城已经摆摊十一年了,至今只售出去五件。”
十一年?!
相当于潘家园刚改名,他就在这摆摊了。
“十一年没卖出东西,平时靠什么为生?”
“偶尔化缘,当地的佛教协会也会定期给予些补助。”旦增欧珠回答道。
从他真挚的眼神里看不出说谎的痕迹。
现在的他,除了穿着喇嘛的衣服外,他的行为方式,已经京城化了,讲话甚至还有一股京味。
为了完成师傅的遗愿,独自在异乡,一呆就是十一年。
如此“愚钝”,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难道你不会想家吗?”
“身体只是修行,最终我们的灵魂还是要回归天堂。”他双手合十。
听过了他的故事,林然再度审视摊位上的货件。
平心而论,他还是挺想帮助眼前人实现他的心愿的。
前提是他卖的是真货。
除去法器,还有一些藏传文玩。
他拿起一块盔甲片。
之前提醒他的老者,也蹲在了他旁边,低声道:“小兄弟,你可不要被眼前的人骗了。他摆摊好多年了,每次来都是这东西。”
“嗯,有什么问题吗?”林然不以为意。
“你看看你手里的破铁片,居然也能被当成配饰。”
“这是盔甲片,藏民认为这是战神的盔甲,由‘天铁’制成的,用于护身保平安。和我们的护身符差不多。”
林然把玩着手里的盔甲片,这东西应该是真货,但中原地区收藏者寥寥无几。
老者有些无语,他好心提醒,竟然被别人狼心当狗肺。
他又指着摊位上的木制饰品,说道:“你看看他,这也拿来卖。”
“这是二饼啊,大爷。”林然笑道。
二饼,是荷包扣的别称,在晚清时间流行。
当时人要佩戴钱袋,就要用荷包扣挂在身上,这东西,也是身份的象征,王公贵族会用象牙、玉石来制作荷包扣。
来源于藏区,因为当时宫廷盛兴藏传佛教。
林然如数家珍地讲解起来。
手中的荷包扣是上品玛瑙制成的,摸上去清凉无比,但包浆很新,明显是由普通玉石染色而成的。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老者摇了摇头,站起身来不再搭理林然。
好为人师才是林然最反感的。
藏传佛教的饰品,大部分人不懂也正常。
由于清代宫廷信仰藏传佛教的原因,贵族家中往往有各种藏饰,其实具有收藏价值。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天珠。
天珠是藏区最具特色的产物,杨建龙就一块八眼天珠。
可惜天珠按照藏传佛教说法,一旦认主,其他人再戴就会失效,更别提是从别人尸体上扒拉下来的了。
每看一件货物,林然心中就细细回忆相应资料,和手中商品进行对比。
藏传佛教中,对生死看得很淡,因此,他们具有价值的文物,往往和死亡密切相关,却被内地人认为是不祥的象征。
这个年代,对于藏传佛教宝物感兴趣者了了。
刚才的谈话,都被旦增欧珠听到了,他露出了一丝笑意。
看到林然还是有专业水平的,路人刮目相看,也没人再出言不逊。
而刚才提醒林然注意假货的老者,站在一旁看起热闹来,想看他被骗之后痛哭流涕的表情。
全部商品都看完了,法器是赝品和复制品,饰品收藏价值低,缺乏市场。
确实没有值得买的物件。
他刚打算站起身来和旦增欧珠道别,看见瞥见他打坐的莲花蒲团前,摆放着一个小木盒。
小木盒中,竟然有一块小石头,呈现不规则形状。
林然一眼就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