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明小公爷> 第567章 东胜城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7章 东胜城下(1 / 2)

“云睿,这次来金州,为什么不多呆两天?”梅殷开口问道。

“东胜城那边,我总觉得心里不安,所以要去看看,顺便做点试验。”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再说了,毕竟第一次卖兵器,去长长见识,增加点经验。”

梅殷听了点点头。

“妹夫,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吧!”梅永贞坐在一旁,开口说道。

“别,千万别!”李云睿苦笑道,“舅兄,现在锦衣卫还在盯着你们呢?万一出了纰漏,不好交代。”

梅永贞听了这话,有些郁闷,看了看梅殷,不说话了。

梅殷也只能装作没看见,毕竟自己惹得祸,连累了亲人们。

“我出去这些日子,让瑾瑜在这里好好陪一下你们,等我回来之后,就要立即赶回南京,那边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处理!”李云睿把自己的打算跟梅殷说了一下。

“也好,你南京城那么一大摊子,不要老呆在我们这里!”梅殷点点头说道。

“还有我跟岳父大人说的那件事,你可以要抓紧时间!”李云睿又旧事重提,他真怕历史有惯性,朱棣还是派人暗算梅殷。

梅殷双目微闭,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李云睿带上一群护卫,出门金州城,用最快的去了狮子口。

平江伯陈瑄送完粮食之后,早已带着大队人马回了南京城,重新装货再继续运。几百万石粮食,没有个半年运不完。

陈瑄在走之前,留了一艘两千料的船给李云睿。

李云睿带领护卫,上了船,然后扬起风帆,朝天津卫驶去。

建文二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在金刚桥三岔河口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

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旨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并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开始筑城,设立了天津卫。

秦睿抵达天津卫是在三天之后,稍作休息之后换乘内河小船,用了两天多时间,日夜兼程到了保定府,然后改由陆路到了大同府,直线四百里路,李云睿愣是走了五天,又是山、又是河、又是湾,估计绕出了三百多里,一天骑马一百多里,骑得李云睿差点吐血,好在坚持了下来。

到达大同城后,李云睿彻底散架了。

东胜城在今天大同和呼和浩特两个城市的连线上,离大同城也就几十里地。

李云睿找来一家客栈休息了一天,命人准备了一些祭奠用的纸草,然后带着侍卫浩浩荡荡出了大同城。

终于在跟阿鲁台约定的前一天,到达了东胜城。

东胜城虽然叫城,但面积很小的城,后世有句谚语来形容东胜城的大小,“一条街,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公园里面几只猴。”

在中国古代,关外的城和关内的城区别很多,关外的城,主要是屯兵用,比如说东胜卫一共五个千户,五千六百人,其中一个千户驻扎东胜城,那么东胜城就按照这个标准建造。

有人会问了,都是男人?没有女人吗?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营妓一词。

整个东胜城,东西三百米,南北三百米,一眼就能望到头,用黄土夯成城墙,外面贴了一层青砖。

朱棣登台后,采取全面收缩战略,将所有卫所内迁到长城以内,放弃了类似东胜卫这样的关外卫所,造成了大明国土面积的减少。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大明经历了四年的战争,士兵死了几十万,百姓更是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收缩防线是最好的方式。但在李云睿看来,这就是割地求和,这也是李云睿看不上朱棣的一个主要原因。

很多人看史书,都跟着鼓吹永乐大帝,永乐盛世,光顾着去看朱棣修《永乐大典》、四征安南、七下西洋、五征蒙古的丰功伟绩,但谁也不去注意,朱棣是怎么把朱元璋打下来的土地,一步步变小的。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宁王朱权就藩大宁府,在今天蒙古赤峰市境内,妥妥的关外,属于大明的领土,毕竟有藩王坐镇。朱棣一上台,为了酬功,就把大宁府封给了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是什么尿性?羁縻卫所。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主要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其他都是地方自决。羁縻政策的原则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简而言之,只要承认大明是中央王朝就可以,其他的你可以自己玩,如果能朝贡,中央朝廷则会十倍、百倍还赐。

至于是叛还是附,随对方的便,因此时降时附,是羁縻地区的常态。缺米面粮油了,立即归附大明,换取物资,东西拿到手后,立马翻脸。

但在皇帝眼里,羁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统治方式。

连大宁府,朱棣都可以不眨眼地抛弃,小小的东胜城对朱棣来说,更不算是什么事了!但东胜城对曹国公府来说,却有着天大的意义。

来到东胜城下,看着已经破败不堪的城墙,李云睿叹了一口气,然后命人布置祭坛,在司仪的指挥下,李云睿拜祭了李文忠的英灵。

洪武二年春,李文忠以偏将身份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顺帝;后来常遇春病逝,李文忠临危受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一战拿下了东胜城。

之后李文忠率领军队从雁门关出发,驻扎在马邑,打败北元游兵,擒获平章刘帖木;后进至白杨门,依靠河水为险阻,自我防固。次日派出精兵,左右夹击,大破元军,俘斩万余人,擒获敌将脱列伯。

次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