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万一有了闪失,包括庆忌在内,谁都担待不起。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太宰计然首先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臣以为,我吴国此时不应动辄大战。”
“且不说大吴的精锐之师,还多滞留在西南一带,尚未归来,单凭现在中原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我吴国就不便于掺和进去。”
一听这话,伍子胥皱着眉头道:“太宰此言差矣。”
“而今晋人伐郑,声势浩大,若是我吴国置之不理,如蔡、徐、钟吾等附庸国,岂非对大吴的权威有质疑之心?”
“若是如此,则吴国在中原的霸权必失,日后恐怕也很难再次北上,与晋人一较长短!”
上一回吴国得以驻兵于周王室的洛邑之地,而且使郑国臣服,除了吴国的确出兵中原外,还不乏庆忌、伍子胥、范蠡这些吴国君臣的一番操作。
在很大程度上,吴国得以染指中原,以运气的成分居多!
当时,若不是晋侯姬午被行刺,客死洛邑钓鱼台,吴国岂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而现在,一旦失去了对周王室和郑国的控制,吴国在中原岂能有多少的话语权?
“哼!”
计然冷哼一声道:“御史大夫,动辄大战,岂是那般轻巧?”
“岭南、西南的战事适才结束不到半年,现在又要北上作战,我吴国岂能撑得住?”
“若是再度征兵,难道不是在竭泽而渔乎?”
“晋人之师,为天下强军,在战力上同我吴国精锐不相上下。”
“若不能战胜,怕不止是大王威信扫地的问题,吴国精锐之师尽没,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