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日记:
“作为一个编剧,我觉得自己真的特别没有成就感。
尽管,国内编剧的地位本身就不高,除了背锅的时候有点用,其他时间,基本上没几个人会把我们当回事。
但这并不是让我觉得难受的主要原因,至少,不是在《士兵,突击!》剧组的原因。
严格意义上来说,谭彬导演是我见过的,少有的,特别尊重编剧意见的人。
在《士兵,突击!》拍摄期间,每过两三天,他就会着急各个部分的负责人,一起开个小会,总结一下前面几天拍摄的问题,再明确后续几天拍摄的目标。
另外,他总告诉我们,一旦发现什么不恰当的地方,第一时间要告诉他。
他真的很尊重我们的意见。
只是,我总感觉,他脑海里仿佛已经有了《士兵,突击!》的成品,他心里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跟我过往接触的那些导演,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人多是不停的尝试,然后,在后期制作里再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
或许,谭彬导演就是那种极其罕见的,真正的天才吧。
说起谭彬导演,自从来到侦查大队,拍摄剧中老A的戏份之后,他整个人变得暴躁了很多。
不是说脾气,而是开始变得挑剔起来了。
对于技战术动作、人物的情绪,他都要求精益求精的效果。
用他的话来说,你们现在饰演的,是兵王中的兵王,是这个国家陆军战力的巅峰代表,从你们踏入这里开始,你们就不再是演员。
你们是一群游走在敌后,完成最艰难的任务,百炼成钢的精锐士兵,是这个国家最锋利的刀刃,也是这个国家最坚固的城墙。
其实,我不太懂谭彬导演说的,毕竟,我又没当过兵。
不只是我不懂,剧组很多人都不懂,毕竟,他们只是演员,演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份吃饭的工作,你硬要他们短时间内成为一个战士,这不合理。
但不管懂还是不懂的,剧组没有人违背谭彬导演。
说起这个,也是让我觉得挺匪夷所思的一点。
我混过好几个剧组,见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导演,没有哪个剧组,像是《士兵,突击!》这么安静。
这里没有争权夺利,没有相互嘲讽,没有乱七八糟的潜规则,所有人的目标就只有一个:拍好这部戏。
按理说,谭彬导演只是一个新人,这一点,是几乎做不到的。
但现实如此。
或许,这就是属于谭彬导演的人格魅力吧。
对了,我接到了一个很奇怪的任务。
昨天,谭彬导演让我去搜寻一些有关于远征军的资料。
很奇怪,《士兵,突击!》是现代军事戏,怎么会要几十年前的资料呢?
谭彬导演没解释,我也没多问,做事就行了。
我现在就确认了一点,抱好谭彬导演这条大腿,我的前途肯定远大。
不说了,谭彬导演叫我了。
话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或许,我本就不是个正经人吧。”
......
一天拍摄结束,谭彬把林修文叫了过来。
林修文正儿八经的文学系高材生,读书的时候学过几本小说,毕业后开始给各大杂志、报刊写约稿,机缘巧合的,就混进了娱乐圈,成为了一个编剧。
入行五年,跟了七八个剧组,写了十几个剧本,有好有坏,不算出名,但胜在足够勤勉,任劳任怨,谭彬当初给《士兵,突击!》找编剧的时候,林旭介绍了他。
谭彬也很满意他的能力,这人的文风偏纪实,文字很细腻。
至于,谭彬为什么让他搜查远征军的资料呢?
因为,他最近频繁做梦,梦见的那帮“溃兵”,就是远征军。
最近一次梦见这帮人,他们已经减员了好几个。
甚至都不是什么慷慨赴义,而是死得猝不及防,死得悄无声息。
行军途中,遇见了埋伏,“砰”的一枪,一条人命就消失在了眼前。
突围的过程里,被冷枪射中,又吸入了毒气,把肺叶都给咳碎了。
在聊天的时候,突然一枚炸弹从天而降,摔落悬崖而死。
这帮人,不像各种先辈故事里那般慷慨就义,他们生得窝囊(溃兵),死得无名(甚至连真名都没几个人记得)。
但谭彬却从他们身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
要知道,这帮人不管怎样,至少有人还记得他们,至少,他们的故事还出现在了谭彬的脑海里,谭彬还记得那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脸,可战争里去世的其他人?
那些哪怕在谭彬的梦里,都没有正脸出现过的人呢?
如果说《士兵,突击!》带给谭彬的是一种身为军人的骄傲,那么,这个故事给谭彬的感觉,就是身为军人的无奈跟悲怆。
这是一部跟《士兵,突击!》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但给谭彬的震撼感,更强烈了几分。
“拍出来!一定要拍出来!”
这是谭彬此时此刻,心头唯一的想法。
所以,他才让林修文去寻找有关于“远征军”的资料。
梦里的片段零零碎碎的,想要把它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补充的地方,太多了。
当然了,这不是谭彬的首要任务,一切,还是要等《士兵,突击!》播出之后,再看情况。
就像林旭说的,《士兵,突击!》如果收视不佳,反响不好,那么,未来五到十年,谭彬都别想再拍戏了。
不过,提前准备一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林修文也很给力,方方面面的资料,收集得相当齐全。
谭彬利用休息时间全都草草浏览了一番。
于是,他脑海里生出来一个想法:去看看!去实地看看!
虽说,战争已经结束了几十年,但战争留下的伤痕,几十年的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