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成就的事情。
朱由检更明白的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要使用大量的国家手段,如今大明的医生其实是奇缺的,这种奇缺主要表现在。
繁华一点的州县,往往还有几个开着医馆的郎中。
而那些偏远的乡村,就根本不要想医生这种东西存在了。
更别提什么分科诊治,什么科学医疗。
说句不好听的,不给你整点迷信的跳大神,都已经算是有点手艺了,更别说这年头还特别盛行的一些在各地乡村流窜作案,打着悬壶济世的幌子行骗的江湖骗子也是不少。
在这种环境下,指望老百姓将性命交给郎中,且不说兜里的钱能不能供养上部分黑心郎中的那双手。
就算是供上了,稀缺的药物都会让不少病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等死。
所以朱由检想要借助赤脚医生手册来开始着手进行在公共医疗领域的基础建设。
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为大量的百姓解除病痛。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大明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医疗水平的提升,当然也是这提升寿命的必要前提之一。
为此朱由检召见了大量的太医院太医。
对赤脚医生手册经过删减后的部分进行再次的补充修订。
为什么选择了赤脚医生手册呢?
其主要的原因朱由检有很多方面的考虑,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其中富含着大量的中草药插图,是为了不与现在大明帝国的中医治病的核心要素脱节。
毕竟从中医过渡到西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也不是一时半会一年两年,它是一个甚至十数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这本从针灸草药到常用的简单诊断手法都包含在内的这本手册,就被朱由检定了下来。
而这本手册的宝贵地方不仅仅是教会医生怎么用药。
最关键的是能够对一些农村百姓的常见疾病进行一个初步的诊断。
其中包含一些小儿常见病疾病处理,怎样预防疾病、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以及中医的部分,包括针灸推拿以及常用的中草药紧急遇到伤害了该怎么办以及一些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对于传染病朱由检有些遗憾的是历史上那个叫做吴有性写了一本叫做《瘟疫论》这本大名鼎鼎的传染病学书籍的人尚且未完成《瘟疫论》,可以说他现在还籍籍无名。
于是朱由检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毅然决然从赤脚医生手册开始扩充大明太医院为大明皇家医学院。
至此,大明的皇家医学从专为朱由检一个人服务,而转变成为了为普天之下的百姓一同服务。
这之中的跨越是相当明显的。
而另外一方面,朱由检在大明五年规划中额外添加了新的一篇就是关于医疗的部分。
其中不仅仅要构建大明皇家医学院,组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的大明的先进的医疗人才以及中医学的人才在其中进行授课。
更重要的是在明年的大明新式科举中选拔一批志愿于投身医学的学生。
进行新型医学的学习,以及扩建民间的医院,组建一批赤脚医生进入乡村。
为百姓诊疗的同时,在民间组建出一批由大明皇室管辖的综合性医院。
为了这一批医院朱由检专门准备了一批银子为了提供资金保障。
如今大明民间百姓甚至对很多传染性的疾病没有丝毫的认识,对此朱由检十分的痛心。
他特地召集了徐光启和孙元化,在东暖阁内进行议事。
“朕有件十分痛心的事,大明百姓如今日间多饮用凉水,水源多半来自井里或者河流中直接取用就直接饮用了。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不能预防疾病,更重要的还是还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徐光启同样感到有些痛心。
他开口说道。
“微臣在山东时就时常看到有一些农家小女孩,只是将井中的水轻轻拂了拂表面的杂物就直接用来饮用,可以想象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容易让人生病的东西。”
“是啊,皇上此举无疑是造福百姓的大善举。”孙元化也在一旁附和道。
“那么这件事就依照朕所说,就这么定了吧。此外将今天的事情抄送内阁,由内阁拟旨意,昭告全天下的百姓。”朱由检捧起茶杯,淡淡说道。
医学的苗头在大明帝国彻底开始生根发芽,从零到一。
东暖阁内议事的内容很快就传到了大明帝国的内阁。
黄立极感到有些忧虑,毕竟如今大明朝廷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同时铺开如此巨大的摊子,对于大明帝国的负担其实是相当沉重的。
但是朱由检,对于这些问题其实都看得并不是特别的重。
在他心中只有为百姓带来真正的福祉,他这个皇帝做的才有意义。
为何如今的南方尽管是因为商业比较繁盛,但是并没有很大部分的百姓愿意从北方迁往南方呢?
除了活不下去的百姓没办法前去逃荒,另外更主要的因为南方具有大量的瘴气毒虫横行。
中原以及北方的人很难适应那样的环境,如果连这样的环境都适应不了,大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