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贝太史自从被罢官闲赋在家,经济上已经是入不敷出,贝夫人便接掌了家政大权,贝太史倒是乐得坐享其成,随意挥霍。
但是贝太史现在的身家性命都是从老婆身上得来的,家中不得不曲意承颜,小心恭顺。
贝夫人的脾气却是一天狠是一天,贝太史的惧内却一日甚于一日,怕老婆怕到极处。这贝夫人自然就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起来。
贝夫人将近中年,只生了一个女儿,却生得如花似玉,千娇百媚。贝夫人溺爱这个女儿,溺爱到没底线,总而言之,也和余中堂溺爱贝夫人差不多。
贝小姐到了十九岁上,就嫁了一个常熟人姓彭的,也是一位太史公,家道十分清寒,相貌也很普通,性情又是生性不羁,疏狂放荡,骄态逼人。
贝夫人听了贝太史的话,又被媒人撺掇,便也没有考究,就把心爱的女儿许给了这位彭太史,说是招赘进门,择了吉期,就把彭太史招赘了进来。
贝夫人还以为彭太史少年翰苑,一定是个风流佳婿,蕴藉才郎。
不料新郎官进了门来,贝夫人见他面目不扬,身材短小,直把贝夫人气得个发昏,当夜就硬生生的把贝小姐扣在了自己房里和自己同睡,不许她出去和彭太史成婚。
说也奇怪,这贝小姐看着这其貌不扬的夫君,倒还真没什么讨厌的情绪。
一连三天都是如此,把彭太史气得暴跳如雷,火冒三丈。想要和丈母娘理论理论,却又是有些说不出来,只得暂时憋着隐忍不发。
那贝小姐年幼娇痴,也没经历谈恋爱什么的,见着彭太史并不讨厌,甚至还有些好感,便背地里偷寒送暖,暗地关情。只是见贝夫人这样对待这个入赘的女婿,也不知道母亲究竟打着什么主意,又不好意思去问她。
久而久之,这贝小姐在母亲的高压之下和不断的唱衰教导,不知不觉的对彭太史的那点好感就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贝夫人这样对待这个上门女婿,究竟是打着什么主意?
原来贝夫人仗着自己是中堂之女、翰苑之妻,更兼门第清华,家财万贯,女儿的面貌又生得珠圆玉润,柳媚花娇,算计着自家这样的女儿,又有那样的家世背景,一定要配一个风流倜傥的如意郎君,才不辜负了自己女儿的才貌。见了彭太史这般模样,真是气得发狂,但是人已经进门了,又撵不出去,便想了一个自认为大大妙的高招,想替贝小姐养面首。
贝太史虽然晓得夫人的意思,心中是有些不敢苟同的,但迫于高压,平时一贯是以夫人唯命是从,自然也不敢说半分的不是。
随着这贝夫人带着小姐各处烧香随喜,看戏游园,渐渐的名声就不咋的了。
贝太史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装聋作哑。贝小姐更是个少年女子,没什么主见,自然也就不反对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贝夫人这样的一个尤物,今天看戏,明日烧香,到处卖弄风骚,招蜂引蝶。贝小姐耳濡目染,玩得开心,慢慢的也就乐此不疲了。
于是,苏州城内,贝家太太的艳名,却是大名鼎鼎,路人皆知了。
有一天,贝夫人带了贝小姐到城外丽华戏馆包了一个包厢,一同看戏。恰逢霍春荣刚从上海来到苏州,登台演出没多久。那一天霍春荣排的戏是《白水滩》。
霍春荣的面貌本就不错,加上身着戏服,紧身束腰,把个身材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演技精湛,声音磁性激越,那几个台步身法,干净利落,更是气概高华,丰仪出众。刚刚出场,就听得一片喝彩之声,轰然震耳。到得打翻青面虎的一场,霍春荣本来武功纯熟,一路棍法,使得旋转如风,虽然傀儡登场,却也有些惊心动魄。
贝夫人仔细观察霍春荣,只见他蜂腰猿臂,英武过人,眼媚横波,眉含黛色,眉目之间又有些媚态。
贝夫人看得出神,贝小姐也是眼波澄澄,只关注在霍春荣一个人身上。
那霍春荣是个著名的撩妹高手,专门勾引有钱的女人吃软饭,一见了标致些的有钱女人,便要千方百计的撩到手,何况今夜还是送上门的买卖!又见贝夫人衣装炫耀,仆从如云,料想是个大家内眷,撩上了她必定是好处多多,非是那些小资女人所能比。如此这般,便在台上越发的卖弄演技,而眼光时时关注在贝夫人的包厢内,连连的往那边飞电眼,把贝夫人母女二人电得心旌摇动,神魂颠倒。
贝夫人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叫了包厢的伙计上来,指名要点霍春荣的戏,点了一出《义旗令》。
霍春荣见他们点戏,便知道已经入彀,很是欢喜,便进去换了衣服,重新妆扮成了黄天霸出来。
这一出戏唱得更是认真。
贝夫人叫下人往台上撒了一套打赏的洋钱,只听得“锵啷啷”声响不断,那雪白的洋钱就如雨点一般在台上四周乱滚。
霍春荣见了十分得意,每逢演到紧张的时候,贝夫人便在那扯着嗓子脆生生地高叫一声:“好呀!”
这一声喝彩,惊动了合园看戏的人,一个个回头张望,就见贝夫人母女二人坐在包厢内,看得眉飞色舞,忘乎所以,如承丈人之蜩,如射大夫之雉。
吃瓜群众有认识她们的,也有不认识的,见了她们这手舞足蹈的样子,一个个暗中好笑,感觉不仅台上是戏,台下的戏更热闹。
这贝夫人坐在包厢里,只顾着和台上的霍春荣眉来眼去,等到《义旗令》演完之后,霍春荣换了一身崭新的纱罗衣服出来,特意走到包厢,向贝夫人请安谢赏。
贝夫人眉开眼笑,慌忙叫他不要多礼,便搭讪着和霍春荣聊了起来。这俩人的眼睛,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