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十里八村的人听说这边的学堂,还收我们这些泥腿子家的孩子上学,也就琢磨着,能不能让自家孩子读书认字。”工匠感慨着:“在庄子上干活儿这么久,也明白读书要紧,这庄子上好些个地方要用人,给出丰厚的报酬,可是有些活儿啊,不是我们这些目不识丁的人能做的,人家就要求,能认字,能算数。”
“符合这些要求的,在庄子上做事,一年到头,可是能赚不少钱呢,家里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了,有了钱,给家里盖新房子,送孩子到书院去读书什么的。”
“就我们这些人,也就是庄子上有这样的大活儿,要用到好些人的时候,才有机会来这里做事挣钱,补贴家用。”
“这庄子上,我看有不少工匠在这里做工,这书院,用了多少人?”孙思邈好奇询问。
“就这书院,干活的就有一千多号人,具体多少,还真不知道,不过,这庄子上还有其他地方,泾阳王要建新宅子,也用了几百号人,还有疏通河道,我同乡就被分去了那边,也是大活儿。”
“前些天,还完工了一处活儿,庄子上有工坊,工坊扩建,也是用了几百号人。”那工匠说道:“那边完事儿之后,人就分到这边,还有河道那里了,入秋之前,河道估摸着也就完事儿了,就是不知道往后是不是还要继续做,要是明年还要继续做其他地方的,那就好了。
农忙的时候伺候地里,农闲的时候,出来干活挣钱,总比一年到头,看老天爷的脸色过日子要好的多。”
新宅子的工地小屋里,李复端着冰镇的绿豆汤,跟阎立德在唠嗑,杜构在一边,埋头在一整堆的事务里,手上不停的记录,时不时的摆弄一会儿算筹。
“眼下朝廷要考核官员,下一步就是要精简了,很多没有才能的官员,就要被朝廷放归了。”李复面无表情的说着:“这样的官员,就算是被抛弃,也是活该。”
“老阎你都不知道,有些官吏,我都不想说......”
李复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
“就这么一件案子,几个月啊!没查,愣是等着朝廷做什么决定,手把手的告诉他们要怎么做。”
“一个一个的,全都在推卸责任,推脱做事。”
“我跟太子去了之后,往那边一做,那来往的文书一大堆,一个人都抱不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有多努力的在做事,在查这件案子呢。”
“结果呢?人抓了几个月,关押了几个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复满肚子的牢骚。
“陛下和三省制定官员考核制度,就应该好好甄别做事和不做事的官员,那些不干事儿的,全都给开除了。”
“留着他们,我都替国库亏得慌,一年得多发下多少钱去?”
“往后大唐选拔官员,就应该更加严格一些,让这些做官的,知道自己的官位来之不易,政绩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统统收拾东西滚蛋。”
“别一天天的想着,当了官了,就抱上了铁饭碗,就开始放松下来,不办事了,让他们一天天点卯,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哎哟,难为死他们了?”
“杨贞一个过路人,干嘛要杀人?”阎立德好奇。
“是啊,陛下也疑惑啊,问刑部为啥不查案。”李复双手一摊:“刑部说最近事儿多,顾不上,陛下就生气了。”
“你说,这要是杨贞是被冤枉的,案子拖了这么长时间,他都是被关着的,就白白被关在大牢里,几个月了,要是杨贞是凶手,那店家的家属,盼着凶手伏法,给死者要个说法,也是,几个月了,没个结果。”
“不过好在陛下已经着人去卫州查案了。”阎立德说道:“朝廷现在,的确是混乱,不过一切也是乱中有序,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眼下事情多的很,连庄子上,事情多了,人都忙不过来,难免有疏忽的地方。”
“老阎,关键的不是忙不过来,疏忽了,而是不做事,不敢做事,不敢承担责任的问题。”
“我觉得,当官了,连责任都不敢承担,还当什么官?窝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不错,岂不是更安全?”
对于这事儿,李复只是牢骚多了一点,跟阎立德聊起来,吐槽一下,并没有感到多么的愤怒。
就这事儿,还不至于让他化身愤青,喷子。
别说在大唐了,哪朝哪代不是如此?
喜闻乐见的是,皇帝很重视这样的事情,这件事也给了朝廷一个契机,重新梳理各个部门,往后,要裁撤这些冗员,换上一批实干的人。
皇帝的风格,决定着朝堂官员的做事风格。
李二凤的风格,毋庸置疑。
李复也是能够看到一个越来越好的朝堂。
等到原先那批不做事的老臣被取代之后,朝堂就会焕发更盎然的生机。
“以后,别的地方我管不着,但是咱们这庄子上,谁要是这么干,趁早收拾东西滚蛋。”李复不咸不淡的说着:“好歹花着钱,雇着人呢。”
“是是是,你的庄子,你说了算。”阎立德笑道。
杜构虽然在认真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可是李复与阎立德两人之间的谈话还是注意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