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周雨看到了更多奇怪的景象。
大多数是年龄很大的“人”,但也有一两个三四十岁的上班族。虽然时间显示为午夜,静止在街道上的他们却穿得很正式,仿佛还行走在上班途中。周雨甚至还发现了一家处于营业状态的早餐铺,店主人孤零零地站在店中,维持着捞起某种油炸物的姿势。然而他面前的炸锅空空如也,连灶台的火也根本没有点燃。
“李理,我有一个问题。这座城市的时间,与居民静止的时间是不同步的吧?那么如果出现了位置关系的矛盾呢?比如死亡的十年前正在登梯的人,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却不存在他踩着的那架梯子,那样又会如何?”
“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这种状况出现,先生。就如我刚才和你所说,米根竹市诞生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短,因此很多问题都还不到发生的时候。”
李理做出这个回答以后,又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当此类情况发生时,或许会有两种处置方式。其一是维持规则不变鉴于此处存在都已是标本,它大可以把人重叠在一起,又或者悬固在空中,那绝不会比凭空创造一座城市的难度更高。但我以为,倘若这座城市背后确有某种意志运行,它不会采取如此粗暴的处理方式。”
“理由是?”
“看看你的周围,先生。制作一套精妙的玩具屋模型是极费精力的,而一座孤立的城市还要比那复杂得多城市并非一个适合封闭的系统,它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取资源,才能维持各项子系统的平衡。用不着目击任何超自然现象,只要你审慎地研究过米根竹市的各项政府公开数据,你就会发现这座城市于理论上不可能成功运转,它依托于某种异力而存在。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平衡维护过程,因此我认为其制作者对此倾注了某种感情。它有明确的意愿要模仿出一个现代城市,所以在人后制造种种奇迹,却不乐意在人前作弊。既然它有这样的倾向性,很难想象它会在市民的处理上如此粗疏野蛮。总的来说,我猜测眼下的状况只是一个临时策略,当这座城市里积累的足够多的人员时,或许它会使用别的机制。”
“比如?”
“比如重新使这座城市运转起来。以十年为差距,笼城与米根竹将成为两个独立的时空这是乐观的估计。”
“还有不乐观的吗?”
李理的脚步略略顿了一下。她用奇怪的语气说:“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备份。”
周雨询问地看着她。
“当我第一次抵达红落与望殊时,我实在被那里的景象震撼了,周雨先生。那是两个极为精妙的古代城市与部落模型,两者距今百年与千年,每一处细节依然生动鲜活。倘若你有时间,我强烈建议你亲自去走访一次。然而,尽管我知道那两者在观赏性上远胜笼城,我还是坚持要请你亲眼见证此地。这是因为它在本质上与另两者不同。它和米根竹的时间过于相近,以至于两者几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无特别用意,将它独立出来是种非常不寻常的选择。以我所见,这像是危机前的准备行为由于正在运行的系统面临着某种毁灭性的风险,因此将其过去某一时刻的状态复制保存,以待现存系统崩溃后替换。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备份还原机制。”
她的话语使周雨或多或少感到了一点迷茫,但至少不是全无头绪。在短暂的消化过后,他说:“在你看来,这里就像是一个软件系统吗?”
“是的,我敢说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惊叹的系统。”李理毫无停顿地答道,“尽管仍有许多不尽完美之处,它已比我们所见的任何程序都要宏伟、精妙、真实。若是它并非囿限于一城,而能延伸至更广袤的时空,谁还能区分它的真伪呢?有时候这甚至让我感到忧虑,周雨先生,在见证了此地的情况以后,我如何说服自己过去经历的一切皆为真实,而非徒有其表的屋宇模型呢?这种恐惧总是当我在着手调查工作时突然跳出来。”
“你想得太多了。既然是无法证实存在的东西,没有必要去考虑怎么证伪。”
李理复杂地微笑着:“恐惧是比认知复杂得多的东西,先生。它只有一部分关乎事实,更多关乎想象。”
“比起这个,我比较想知道那些米根竹市的人是怎么回事。你说这里是黄泉之下吧?既然如此,这里的本土居民又是哪里来的?他们也是假的吗?”
早已从红叶那里得知了许多信息,隐隐约约也明白了这座城市的虚假,因此当李理向他道破这一切时,周雨并不感到吃惊,反倒有种证实一切的解脱。剩下的唯一一个,对他而言值得特别关心的问题,反倒是那些号称自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的人。
如果说他们和城市一样,是某种超越常识的伪造物,难道张沐牧和陈伟也都是假的吗?这实在令他难以置信。
“我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李理说,“我先前曾去拜访的教授,他正是一位在米根竹长大的本地人士。据他所言,自己一生从未离开过本市,然而他的博学广闻,在我所见的诸多学者中也数一数二。他的言行表态都完全真实,令人很难相信他只是某种幻象。或许他和我们一样来自异地,但遵从某种不同的规则而将自己认定为本土出生尽管我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