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就在这片区域附近正好坐落着一个木材加工厂。
警方带着从监控中截取下来的那名可疑男子的照片,对木材加工厂进行走访调查时,一个重大突破出现了。
有人一眼就认出了该男子是木材加工厂的包工头郑连贵,现年 43 岁,老家在河南。
这一关键线索让警方如获至宝,他们立即根据工友提供的线索马不停蹄地赶去了郑连贵的宿舍。
然而,当警方赶到时,却发现郑连贵已经不见踪影。
据工友反映,当晚 9 点多还看到他在屋里躺着看手机,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消失。
在房东等见证人的见证下,警方依法打开了郑连贵的房门。
一进入房间,警方就敏锐地发现了诸多可疑之处。
在房间的厨房里,散落着大量的木屑,这些木屑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地上还随意丢弃着锤子、铁钉等制作木梯所用到的工具,而经过技术人员的仔细比对分析。
地上的大量木屑材质与案发现场那架木梯的材质非常吻合,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郑连贵的嫌疑。
更为关键的是,警方在房间的角落里还找到了一份郑连贵留下的文字。
这份文字从内容上看,像是他在决定自我了断前所留下的遗书。
遗书中,郑连贵用一种绝望而又决绝的语气写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头了,所以决定杀了小丽,然后与这个世界告别。
这份文字清晰地表明,郑连贵此次行凶绝非一时冲动,而应该是已经蓄谋已久。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而又深沉的恩怨情仇,还有待警方进一步深入调查探究,以揭开这起命案背后的真相,还死者一个公道。
警方迅速从郑连贵的工友那里深入了解情况,探寻他与小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来,早在 2013 年,两人的命运便已交织在一起。
那时的小丽在这附近经营着一家颇具烟火气的小卖店,郑连贵偶然间走进了她的店铺,或许是一次不经意的对视,或许是几句简单的交谈,两人就此结识。
相识不久后,他们的关系逐渐偏离了正轨,发展成了婚外不正当男女关系,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情感纽带,如同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一场家庭与人生的巨大灾难。
后来,他们的隐秘关系终究还是没能逃过郑连贵妻子的眼睛。
妻子在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毅然决然地与他分开居住,曾经温馨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而郑连贵的儿子在知晓此事后,更是怒不可遏,与父亲大打出手,父子间的亲情纽带也在那一刻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郑连贵时常在工友面前表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怨恨,将家庭破碎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小丽,言辞间满是对她的责怪与愤懑。
如今,案件的关键人物郑连贵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警方心急如焚。
他到底去了哪里?
会不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已经选择自我了断?
为了寻找答案,警方马不停蹄地从其周边的邻居和老乡那里搜集线索。
据他们回忆,郑连贵在凌晨五点多的时候,神色匆匆地骑着电动车离开了木材厂。
那孤独而又决绝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之中。
警方据此推测,如果他没有自我了断,那么很可能在杀人后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逃离太仓。
时间紧迫,警方立即调集人手,全力调取所有进出太仓卡口的监控录像,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身影。
经过反复查找,终于在海量的视频资料中捕捉到了郑连贵的身影。
只见他狡猾地绕过卡口,进入了上海境内,妄图借助大城市的繁华与复杂来隐匿自己的踪迹。
两地警方迅速展开联合排查行动,借助大量社会面监控,以郑连贵离开时的衣着特征以及那辆显眼的电动车为重点,如同大海捞针般在茫茫的监控数据中进行细致查找。
经过对大量监控视频的分析和比对后,警方再次捕捉到了郑连贵的身影。
时间大概是在二十四号早上六点四十八分左右,他的身影出现在了上海市宝安区。
此时,警方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细节:
郑连贵一直没有将双脚放在电动车踏板上,而是用双脚在地面上对车子进行辅助推行。
这一异常现象意味着电动车很可能没电了,基于此,警方推断他可能没有离开这片区域太远。
于是,警方立即对其最后出现的区域展开地毯式摸排,同时调取这个区域内全部的监控进行全面查找。
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排查出郑连贵可能落脚在一个名叫老安村的地方。
4 月 24 号中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