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侦查员还在现场找到一张烧了一半的便利贴。
那半张便利贴上残留着一些模糊的字迹,让人疑惑凶手想隐瞒什么事实。
这张便利贴是凶手不小心留下的,还是他故意烧毁一半,以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侦查员们小心翼翼地将便利贴收集起来,准备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键线索。
茶几旁还留有两个烟头以及一杯没喝完的水,仿佛曾有客人来过。
这一发现更加加深了警方对熟人作案的怀疑。
如果是陌生人闯入,很难想象他会在作案后如此悠闲地抽烟喝水。
难道凶手真的是熟人作案?
他与被害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是因为仇恨、嫉妒还是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而痛下杀手?
这些问题在侦查员们的脑海中不断盘旋,他们深知,只有解开这些谜团,才能找到真正的凶手,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据小雨回忆,案发当晚的情景如同一场可怕的噩梦,至今仍让她心有余悸。
她努力地回忆着那个恐怖的夜晚,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陌生男人的身影。
小雨只能凭借匆匆一眼的记忆,大概回忆出该男子的体貌特征:
身材高大挺拔,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他的身高在 170 左右,既不算特别高大,但也绝不算矮小,恰到好处的身高让他在人群中也较为显眼。
他的模样像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脸上或许还带着一丝青涩,但那凶狠的眼神却让人不寒而栗。
他操着一口正宗东北话,那浓郁的乡音在空气中回荡,应该是本地人无疑。
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拼图的碎片,拼凑出这个神秘男子的轮廓。
这一关键信息的出现,让专案组的成员们喜出望外。
他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那丝希望的光芒让他们振奋不已。
恰好他是在晚上 6 点进入的房间,与小敏的遇害时间十分接近。
这绝不是巧合,显然该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他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随时可能再次出现,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恐惧。
12 月的牡丹江格外寒冷,刺骨的寒风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无情地刮过人们的脸庞。
大街上的男男女女早就换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仿佛一个个行走的粽子。
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要在茫茫人海中尽快找到该男子,无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那如同大海捞针般的难度,让警方感到巨大的压力。
然而,为了早日将凶手绳之以法,还受害者一个公道,给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警方不惜花重金打印上万份悬赏通告。
那些通告如同雪花般飘落,张贴在牡丹江的大街小巷。
每一张通告上都印着那个神秘男子的模糊画像和详细的体貌特征,以及丰厚的悬赏金额。
老百姓们也十分配合警方的调查,他们深知这场灾难给城市带来的伤痛,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相关信息。
他们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将希望传递出去,希望可以早日抓到凶手,结束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
让这座曾经美丽宁静的城市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警方迅速行动起来,调取了小区周边的所有监控。
那一个个监控摄像头仿佛是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警方的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控画面,力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最微小的异常之处也会被他们敏锐地捕捉到。
终于,经过三天三夜不间断的摸排,专案组的成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
他们首先筛查出 50 位可疑男子,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在监控画面中反复出现,让人充满了疑惑。
后经逐一走访调查,他们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询问每一个可能的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位举止怪异的年轻小伙身上。
他的行为举止与常人不同,仿佛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通过监控画面可以看到,在 12 月 14 号下午 5:30,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一位戴着帽子和耳包的男子出现在监控画面中。
他的身影显得鬼鬼祟祟,仿佛在躲避着什么。
他小心翼翼地进入小区,脚步轻盈,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那顶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他的大部分面容,只露出一双闪烁着不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