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以这高拱的性格,就算没有他底下门客与官员的挑拨离间,他与张居正之间,必定会存在一场争斗。”
虽然这一期的天道盘点,从一开始张居正都没有参与到任何的官场上的争斗当中。
但是,只要他张居正,有想要施展自己的政策主张的时候,有想要实现他的政治想法与抱负的志向之时,
他张居正,早晚都要进入到大明官场上的争斗之中去的,并且还要在这场争斗中取得胜利才行。
不管在什么时期,或者是在什么王朝时代下,想要对王朝局势进行改变与变革的时候,都是需要权力来实现的。
否则就只能是,一个自我感动的满腔热血的空想而已。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里看来,海瑞虽然为官清廉,又能为民请命,又无惧权贵,又能坚持心中的信念与道义。
可是这样的人,最多也就只能留名青史而已。
或许他海瑞的所作所为以事迹,能影响深远。
但是在当代,最多也就只能影响到一小撮人,也就只能改变一小撮人而已,但却改变不了一个时代,更改变不了王朝的衰落。
而张居正还是在热血冲动的年轻时期,因为看不到前路的光明,愤然弃官离去之后。
又为了最初的理想与百姓,以和光同尘的方式再次为官之时,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更看好,与更喜欢张居正了。
在华夏千古历史进程之中,不缺像海瑞一样的清官,也不缺高谈阔论,要对王朝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之人。
但是,在华夏的千古之中,又能出现几个能像张居正这样的人来?
【权力的争斗,往往都会从微妙的小变动而起,引发生成巨大的权力旋涡。】
【起初或许仅是一个简单的人事任免,又或许是一个政策讨论里的发言顺序,又或许是在一个争论中语气高低的不同,引发层层涟漪,然后就是不断的持续扩大。】
【有了底下门客官员的挑拨离间,谗言不断,又有了张居正主持春闱会试,收下众多门生弟子,更是新科学进士口中的老师张太岳之后。】
【高拱看着张居正,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徐阶一样,看着张居正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像是在复刻着徐阶的道路那般】
【最终,高拱还是将张居正视为了政敌,因为张居正终究还是徐阶的弟子,虽然张居正不是清流,也不是阳明心学的传人。】
【但张居正的才能,他高拱是清楚的。】
【最重要的点,就是高拱清楚他这一路走来,得罪了多少人,他害怕失去权力的保护。】
【从此高拱,便对张居正心生忌惮了起来,在政策上,也不再寻问张居正的意见。】
【张居正也感受到,高拱对待自己态度的转变,于是更加谨慎的小心行事,不想让高拱给自己罗织出罪状的机会。】
【因为张居正知道,自己若是与高拱展开正式的权力争斗的话,他张居正毫无胜算,因为当今的皇帝明穆宗朱载坖,就是高拱最大的底牌。】
【与高拱相交多年,张居正也清楚高拱的为人。】
【只要高拱对自己有了忌惮,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只能有一人要放弃自己理想与政治抱负了。】
明成祖朱棣:“不管这张居正,还是高拱,这两人真是太有城府了,心机也是太深沉了。”
【张居正与高拱两人都是有大才大能之人,但两人的不同之处就是,张居正知道自己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自己必须拥有权力。】
【若是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不需要通过权力来实现,那他张居正可以选择不需要权力,但这是不可能的。】
【而高拱也同样知道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是离不开权力的,没有了权力,他高拱的所有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就在张居正与高拱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之时,冯保找上了张居正。】
【冯保在找上张居正之前,已经与李贵妃建立紧密的联系,并是以对年幼皇太子的教育为由找上了张居正。】
【而张居正与李贵妃之间的关系,早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因为皇太子朱翊均,也是在这一年出生的。】
【在张居正在裕王府讲学之时,李贵妃便常常抱着年幼的皇太子朱翊均一同听学。】
清乾隆帝弘历:“这或许就是天意吧,明穆宗朱载坖好色纵欲了一生,当了六年的大明皇帝,结果就生了一个儿子,也就再也没有了。”
“而明穆宗朱载坖一共有四个儿子,前面两个儿子都夭折了。”
“到了张居正进入到裕王府讲学之后,李贵妃就生了三子明神宗朱翊钧与四子是潞简王朱翊镠,并都活了下来。”
“而那时的高拱,已经将精力放在大明朝廷官场上的争斗当中了。”
“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