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远点头说道:“第二件事就是,本县子看到一些小商贩经常在镇中街道上售卖一些货物,我想在那条街道上开个集市。”
“集市?”
王远解释了一下,也就是后世农村的赶大集,也方便附近各村百姓互通有无,采买物品,省的走很远的路去县城。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可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王远说道:“最好是五天一次,请诸位商量一下,哪天比较合适。”
众人蹲在大棚里,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意见,最后王远拍板,定在每月逢二、七开大集,让他们回去通知各村百姓,地摊费只是象征性的五十收一,十二月十二日第一次开集。
事情交待完,众人便一同回到镇内,宅院外,停着几辆马车,拉着一些财物,王远让他们全部拉了回去,过些日子镇上举行集体婚礼,邀请他们前来吃席。
众人千恩万谢地离开。
待他们走后,王远问道:“老头儿,这些村里可有欺压百姓之人?”
老李头摇头说道:“没有,大唐开国之初百姓都分了田地,这里虽然偏远,但也是靠近长安的,除了当初咱们齐王庄,还未听闻哪个村子有欺压百姓之人。”
“如此甚好。明日你就安排人手,去帮他们搭建大棚,让施掌柜写好契约,一定要告诉他们大棚的用法,用法不当会中毒死人的。”
“放心吧少爷!”
第二天,老李头就安排人手去各村帮忙搭建大棚,储存的白布一下全部搬空,王远不得不安排人去县城和长安购买。
老李头告诉王远,找人算过日子,十二月十六日便是黄道吉日,婚礼就定在那日。
对于王远来说,哪一天都无所谓。
临近中午,杨老四等人全部回来,并带回来一堆的零件。
吃过午饭,王远便指挥着他们安装马车,李德謇更加好奇,不时地问东问西,王远也就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毕竟自己是收了钱的。
人多做的快,第二天半上午,一辆四轮马车便出现在铁匠作坊,车轮还是木制的,今年杜仲胶没收多少,等来年收多了,就能换上钢铁轮胎了。
王远和李德謇坐上马车,让杨老四将马车赶到大院门前。
马车内的座椅都铺着棉垫,坐着非常舒服,虽然是木制车轮,但有了减震,颠簸的很轻。
李德謇羡慕地说道:“贤弟,这辆马车太稳了,可否给为兄也打造一辆,我给你一百贯!”
王远摇头说道:“这恐怕很难,就说这个减震吧,里面添加了一些特殊金属,并且必须在渭南县基地才能做出来,你这一百贯恐怕只够做两个弹簧的。即使真的给你做出来,恐怕你也坐不成。”
李德謇想想也是,做出来后李靖那关都过不了。
接下来几天,全镇上除了准备婚礼的,就是准备开集的。
王远让铁匠和木匠打造了多辆各式餐车,教给一些妇女做出各种小吃,李德謇跟着王远天天不吃饭,净吃小吃了,这些小吃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到了十二日那天,一早就有商贩过来摆摊,这些人都是经常走街串巷售卖杂物的小商贩,听到经常在这里摆摊的人说的,这才过来试试看。
周围村庄也有村民过来,有的售卖野味儿,有的售卖粮食等。
镇上也安排了人前来摆摊,卖衣服的、布料的、各种小吃、新鲜蔬菜、豆类制品等,顿时吸引了赶集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最多的人还是镇上的人,退役宫女太监就有上千人,而且一个个的都非常有钱。
周围村庄加起来也就七八百户,全部都来也没多少人。
王远和李德謇也走在人群之中,身后跟着一群人,小冰小玉、许家兄弟、方兴兄妹,李松十几个护卫,还有狗蛋领着一群小孩子也跟在后面,仿佛巡街一般。
有认识的见到王远就喊一声少爷,或者叫一声王县子,王远都一一点头回礼。
在卖小吃的摊位前,王远小手一挥,说道:“去,给每个餐车一贯钱,大伙儿随便吃!”
“好嘞!”
许家兄弟和方兴上前给钱。
一众人喊道:“谢少爷赏!”
声音洪亮,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王远带着一群人在餐车后面矮桌旁坐下。
各种小吃陆续上来,烧烤、炸串、麻辣烫、馄饨、面条、肉夹馍……
香味吸引着赶集之人的目光。
临近午时,前来赶集的人越多,但是最多的还是那些退役宫女,这些宫女虽然大部分都是年纪大了,但相貌俱是中上之资,常年接受宫中礼仪熏陶,走起路来轻盈袅娜,那些个乡巴佬哪里见过此等姿色,一个个的眼睛都看直了。
这些宫女见到王远也都停下,在餐车前点上一些小吃,到后面向王远施礼,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