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座上坐着的人,神色淡然的便像是刚刚因着被人谋害,而险些在自己的万寿节当日驾崩的人不是自己似的。
不知怎么,冯姝月看着此刻目光平静到了极致的皇帝,便像是回到了前世自己被绞杀的那一天。
前世的时候,她最后一次看到天子,是在崔贵妃的永宁宫外。
冯家因着谋反的罪名被查抄的消息传到内宫之时,冯氏族人已经悉数下了大狱。
那个时候,冯姝月的长乐宫,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见到过天子的影子了。
那是冯姝月从与母亲的那处小小的院落里搬出去,做回了风光至极的冯家大小姐之后,头一次体会到恐惧的感觉。
倒不是因着担心冯家那群薄情寡恩,杀媳灭孙的人,会落得什么凌迟灭族的下场。
而是冯姝月心里清楚,谋反这样的罪名,纵然是她这个已经做了天子妃妾的冯家女,也是逃不过去一项死罪的。
所以,她在得到冯家谋反的消息之时,便抛去了所有的尊严和骄傲,跪在被自己视作死敌的崔瑜的寝宫之外,卑微的请求天子出面一见。
她不求皇上对冯家人开恩,只想求皇上出面一见。
看在自己忠心于他,又已然入宫为妃,对冯家所行之事,全然一无所知的份儿上,饶了自己一条性命。
可是,便连这样小小的请求,到底也成了奢望。
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内官走出来说,陶贵妃娘娘请回吧,崔贵妃娘娘病了,需要静养,皇上请陶贵妃娘娘,不要在此打扰崔贵妃娘娘养病。
瞧瞧,崔贵妃多么金贵啊。
只不过是生了一场病罢了。
便能让天子在散朝之后,日日赶到永宁宫相伴,听说,皇上还将之前从来都没有带入过后宫的奏章,也一并带到了永宁宫批阅。
若非朝臣不便踏入后宫,只怕皇上如今即便是与朝臣议事,都要直接在永宁宫进行了。
可是,她这个不得圣心的陶娘娘呢?
同样是贵妃,她受家族牵连,命悬一线,连生死都成了未知数,只不过是想面见皇上,替自己求求情罢了,却竟然连皇上的一面都见不到。
冯姝月当时是不愿意离开的。
她丢开堂堂贵妃娘娘的自尊和威严,跟那御前的内官说尽了好话,只求他代为通禀,求天子出永宁宫一见。
但是,那御前内官却分毫不为所动,只是告诉她,皇上还有一道旨意,无论何人打搅崔贵妃娘娘养病,便即刻处死。
冯姝月知道,她所嫁的天子,从来不是一个话多的人。
可是,他若是说了什么话,那便当真是君无戏言,一言九鼎的。
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她若是真的执意在此哭求,扰了崔瑜养病,他便是真的会处死她的。
冯姝月惜命,她不想死,自然便没有去验证天子这话,究竟是真是假的底气。
于是,她便只能暂且离开永宁宫的朱红大门,走到旁边的宫道边,跪着等待不知道何时才会走出来的天子。
那天,数不清那条宫道走过了多少看好戏的宫女和宦官。
冯姝月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可以威风凛凛的呵斥宫人,吩咐他们做事的贵妃娘娘了。
她只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可怜人。
而她这个可怜人,跪的双膝肿的没有知觉了,跪的整个人都快要失去意识了的时候,才终于等到了从永宁宫离开的天子。
可是,她及笄那年所嫁的天子,却仿佛是根本便没有看到她这个人似的,径直便要从她的身边走过。
冯姝月当然是要拦的。
皇上那天说了什么?
“回去吧”。
短短三个字。
毫无表情,毫无波澜的三个字。
冯姝月却登时如闻天籁。
她以为,皇上这是答应饶她性命了。
她安心的回到了长乐宫。
可是,相较给她医治膝伤的太医,去的更快的,却是御前传旨的人。
穿红太监领着的两溜小中人,是拿着白绫去的。
他知道她会反抗,所以遣了很多心腹,只为能确保当即便将她勒死。
原来,“回去吧”,是回去准备等那道赐死她的圣旨的意思。
冯姝月被小中人们绞死的最后时刻,想起的,是永宁宫那位被天子捧在心尖尖上的崔贵妃娘娘。
做个宠妃多好啊。
皇上连生病的苦,都舍不得他的崔贵妃吃。
那么,若是今日谋反的是崔氏一族,皇上也定然是会看在往昔的情分上,饶崔贵妃不死的吧。
冯姝月知道自己没有劝阻祖父,让他彻底歇下谋反的心思的能耐。
既然,冯家注定是要谋反的,那她便只能寄希望于天子的宠爱了。
这辈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