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和风细腻。
西征大军初至西疆,与冬州守军汇合之后不久,首战便传回了捷报。
满京的庆贺声里,两个月前,便被册封为妃的冯姝月和姜采薇,也终于迎来了正式册封入宫的日子。
天子后宫首次迎入新人,又都是出身显赫的名门之后,端妃和宁妃的册封礼,也格外的风光隆重。
崔瑜作为郡主,也要跟着祖母他们一起进宫领宴。
姜老夫人看看高台之上,穿戴着皇妃冠服,盛装打扮的孙女,又看看太后娘娘身边,一身雨过天青色的宽袖褙子,头戴点翠,正陪着太后说话的崔瑜,忍不住轻轻叹息了一声。
“还是你会教孙女,瑜姐儿是个有福气的,”姜老夫人侧身叹道。
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显得徒劳。
老夫人只好笑了笑道:“皇上头次纳妃,两位娘娘的尊贵体面,都是往后选秀入宫的贵人们没法比肩的,你已然为儿孙们操劳了一辈子,宁妃娘娘今日既然出嫁了,日后你得了闲,咱们便还像过去似的,时常聚在一起,说说话吧。”
姜老夫人叹息一声,又看了看与冯姝月对坐在帝王下首的姜采薇。
皇妃翟冠加身,往日里时常将要去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挂在嘴边的孙女,竟然也有了几分端庄娴静的模样。
可是,她平日里,却是连国公府的那些规矩,都不愿意遵守的。
姜老夫人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看着这个她最疼爱的孙女,一点一点的拔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刺儿,跟着皇宫里指来的教养嬷嬷,认认真真的学着宫规,学着如何去做一个端庄体面的宫妃。
曾经,姜老夫人最大的愿望,便是姜采薇能够知礼一些,懂事一些,却总是被孙女脑子里的那些离经叛道的想法,气的恨不能将她关去祠堂,让她长跪在她已逝的父母面前思过。
可是如今,姜采薇真的按着姜老夫人之前的想法改变了,却丝毫未能令姜老夫人放心。
姜老夫人倒是宁愿她还是过去的薇姐儿。
大不了,她便替孙女寻个门第差一些的人家,低嫁过去,那即便她不得夫君和婆母的喜爱,定国公府也总是能够将她护住的。
但是,皇宫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
别说是先帝朝了,即便是英明神武如太祖皇爷,又有端庄贤良的孝穆皇后坐镇后宫,都数不清有多少姑娘好端端的入了皇宫,却莫名其妙的卷入了各种阴私之中,不过是年的功夫,便变成了皇陵里的一具白骨。
那些且都还算是好的,最起码还是清清白白的死去的。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被人陷害,蒙受冤屈死去的嫔妃,管你生前是贵妃还是采女,一道圣旨降下去,还不是被废为庶人,草席一卷,便被匆匆丢去了乱葬岗。
家人为了自保,连敛尸之事都不敢插手,便连族谱之上,也得将之除名,将这人抹的干干净净,便像是从来都没有过这样一个人存在过似的。
自己一手养大的孙女,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又有多大的本事,姜老夫人是最清楚不过的。
当今的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与姜采薇一起被册封的冯端妃,又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姜老夫人也是有所了解的。
她是真的担心,她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又对天子动了心的傻孙女,终有一日,也会变成那些无名枯骨之中的一具。
与姜老夫人的忧心忡忡不同,冯家的席位上,不论是前朝的冯首辅和冯侍郎,还是冯家的大太太陶氏,此时都是满脸喜色的接受着周围之人的恭贺。
龙椅上的人长大了,翅膀也硬了。
冯首辅想,或许是时候,换个听话些的小皇帝了。
若是这个小皇帝,身上还流着冯家人的血,那便更好了。
等他长大成人,那便再在冯家的女儿里面,挑选一个,嫁与她为后,如此代代相传,百十年之后,谁人又能说的清,这大雍的天下,到底是姓贺,还是姓冯呢。
兵谏京师,谋朝篡位,那是蠢笨武人的做法。
而他冯家,既要做这大雍实际上的天子,也要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贤臣良相。
“郎中开的汤药,都让陶氏看着她喝下去了?”冯首辅领完宴,跟儿子一前一后的走出皇宫,登上车驾,坐定了问道。
“是,”冯侍郎向来对父亲言听计从,敬重至极,闻言连忙正身回道。
“儿子细细嘱咐过陶氏,那汤药有助孕的奇效,务必要亲自看着姝月喝下去,从封妃的圣旨降下来,到昨日为止,她已经盯着姝月喝满了三轮了,想是皇上翻牌子之后,很快便可以有好消息传出来了。”
“那便好,”冯首辅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这个孙女,之前总是拎不清楚,死死抓着她那个生母的事情不放,还爱与自己作对。
若非冯氏族中,暂且寻不到适龄的姑娘,冯首辅也是绝对不会选择,抬举冯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