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女问孝惠太子妃娘娘金安。”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崔琬一袭嫩葱黄遍地撒花宽袖褙子,身姿娉婷的跪在了崔瑛的面前。
自章化年间嫁入东宫为储妃,这是崔瑛第一次单独与崔琬这个已然有了几分陌生的堂妹相见。
其实,即便是待字闺中之时,她与崔琬的接触也并不算多。
靖阳侯府孙辈的小主子们,以崔瑛这个长房嫡女居长,而后,各房却是先后诞下了五位公子,才又有了崔琬这个二房庶出姑娘的降生。
因而,崔瑛与几个妹妹,年纪并不相仿。
在她跟随在老夫人身边学着掌家理事的时候,几个堂妹也不过是刚刚开蒙的年纪。
那时候,崔家并不若今日这般,对嫁女入皇室避之唯恐不及,作为嫡长孙女,又与当年的东宫太子年纪相仿的崔瑛,几乎可以算是按着储妃的标准,培养长大的。
十几岁时的崔瑛,在众人的期许下成长,她行止有度,仪表端庄,却也天然的,与年纪尚幼,尚且跟在各自母亲身前,撒娇卖痴的堂妹们,隔着一层若有似无的纱幔。
即便是同为嫡女的崔珍和崔瑜,也是相互之间更为亲近,而对她这个长姐,则是敬重甚于亲昵。
而崔瑛,她谨遵着世家闺秀的风范,对每一个年幼于自己的弟弟妹妹,皆是一视同仁,照拂有加。
哪怕大太太数次私下里耳提面命,告诉她崔琬乃是婢妾所出的庶女,与他们不一样,崔瑛也从来没有于人前,展现出过丝毫对这个庶出的堂妹的鄙夷和不屑。
崔琬垂泪,崔瑛看到了,便对她殷殷关切;崔琬用崔瑛一眼便能看破的拙劣伎俩让崔珍吃了亏,崔瑛便打开自己的私库,拿出祖母赠予自己的珍宝,安慰强忍泪意,将眼眶憋的通红的崔珍。
但却从来不会真正去插手二房这对姐妹之间的龃龉之事。
那是二老爷和二太太应该做的事情,范于闺秀的世家女,不应该越俎代庖,置喙长辈们的所为。
崔瑛给自己的每一个身份都划定了一个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判断自己何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仰仗于对自己的严苛要求,她成为了京师勋贵圈里,人人夸赞的贵女。
那时,她是祖父祖母眼中,让他们骄傲的孙女;是父亲母亲眼中,端孝懂事的长女;也是弟弟妹妹们眼中,温柔端方的长姐。
而崔瑛,也在心里,默默的评判着这些弟弟妹妹们。
崔琬是什么样的人,崔珍是什么样的人,还有她最小的堂妹崔瑜,与她相较,又是谁人更为聪颖明慧,若是崔瑜与她年龄相仿,那更得祖父祖母重视的那个人,又会是哪一个。
因而,每次听闻崔瑜得到了先生们的夸奖,崔瑛便会将自己关在闺房中,多温一个时辰的书。
可是,崔瑜进步的实在是太快了,随着她进入家塾,一天天成长,崔瑛的注意力,难免要被她占据良多,以至于没有那么出色的崔琬和崔珍,便被她暂且抛在了脑后。
之后,崔瑛不负众望,成为东宫储妃,一道宫门相隔,便更是与她们渐行渐远。
时至今日,崔琬在她眼里,大概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
崔瑛记得,她对幼时的崔琬的评价是,怯懦自私,志大器小,难成大器,所以,先前太后为当今天子择选后妃之时,崔瑛从来没有将目光落在过崔琬的身上。
而今,及笄之年的崔琬弱柳扶风的跪在自己面前,崔瑛对她的评价,也同当年没有分毫的变化。
只不过,她突然发现,纵然这位二堂妹目光短浅,手段也入不了她的眼,但是,这却并不代表崔琬这个人毫无用处。
她已经跟大太太摊了牌,以她这位母亲的性子,怕是要有很长一段日子缓不过气来了。
而靖阳侯府,在老夫人的治理之下,又被看管的如同铁桶一般,没了大太太居中传递消息,崔瑛才发觉,她竟然对府里所有的情况一无所知。
崔瑜与裴昭如今是什么样的情况,老夫人如今对自己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崔瑛无处可知。
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委实是不大好受的。
崔琬这时送上门来,恰巧可以解了她当前的烦闷。
崔瑛抬眼看向殿中的人,态度如同未出阁时无二的温和端庄,“昨日我去向太后娘娘问安,不想竟然让二妹妹等了我许久,不知道二妹妹这样急着见我,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崔琬这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太多年不曾相处,即便得到了崔瑛的宣召,在她开口同自己搭话之前,崔琬也实在是摸不准这位堂姐的态度。
不过如今看来,她对自己并不排斥。
那之前,她没有在太后娘娘面前抬举自己,大概便是因着自己庶出的身份吧?
可是,没能投生在正头太太的肚子里,又不是她愿意的。
崔琬心里不由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