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决定命运。
这也并非全然都是坏事,还有可能让大唐往更加兴盛方面发展。
既然是有这种可能性,那自然就是要有两个前提所在。
第一个前提就是,李隆基没有沉迷于杨玉环的美色,如此一来还有一些理智尚且能够保存。
第二个前提就是,那场恒罗斯之战能够战胜阿拉伯帝国。
而当年的恒罗斯之战其实是可以取胜的。
高仙芝毫无道义可言,可以说是完全的暴虐入侵。
以往大唐积攒起来的大国形象彻底败坏了,明明是上下同心情况下,却是致使战争的失败。
若高仙芝不采取长途跋涉,突然袭击的策略,反而是谨慎行事,战争也不会败得这么彻底。
如果大唐在恒罗斯之战失败后,安禄山没有发动叛变。
再加上封常清一切都准备就绪,还有他也不像是高仙芝那般残忍。
并且汲取了高仙芝的失败教训。
因此,再次与黑衣大食交战时,极大可能性会取得胜利。
按照这个逻辑推导,若是没有安史之乱,大唐有极大的可能性一统中亚。
那此时的疆域何止辽阔了。
那么不仅仅是大唐能够苟延残喘多少年的问题了
。
至少西域不会成为未来那个混乱不堪、百姓艰难求生之地,自然也不会有恐怖行为的存在。
在安史之乱的阴影笼罩下,西域各国开始逐渐被伊斯南化。
曾经的西域也曾是佛家圣地,在这场乱局之后渐渐被伊斯南信仰所统摄。
这个突兀的转变,始于中亚地区。
尤其是当阿拉伯帝国控制后,强有力地输出了伊斯南。
自此以后,中亚、中东和西域成为伊斯南世界的版图。
这种伊斯南化的结果,令身处千禧年之后的杨平深有感触。
他目睹并亲耳听闻着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西域已经不再是书本上那个美轮美奂之地,而是被无数次屠戮无法被消灭的恐怖主义所笼罩。
谈及对后世的影响,杨平不妨说,若是未曾发生安史之乱,华夏会变得多么强大任何人都无法预估。
还有那些让西域摆脱困境、彻底铲除恐怖主义的全都化为泡影。
正因为安史之乱是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对华夏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
这种影响深远足以持续千余。
自从上次他提出建议帮助朱由检,将大明从灭亡的边缘拉过来之后。
杨
平的心中便充满了要扭转天宝的决心。
无论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没有安禄山就会有‘李禄山’、‘张禄山’之类的无稽之谈。
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唐在李隆基统治下,比安禄山有头脑者数不胜数,而比他兵权大的却少之又少。
若没有他的存在,又岂能有如此大规模的叛乱呢?
然而,罪魁祸首固然是安禄山,晚年的李隆基也是助纣为虐,推波助澜。
只有将这两个元凶一并铲除,方能彻底根除这个千年遗留安史之乱这颗大毒瘤。
看完安史之乱始末的视频,嬴政心中感到无以言表。
“其他方面孤王不想了解,但是,有一事不解。”
“大唐这般强盛,对于戎狄的管辖为何要放宽?”
“大唐王朝威震四方,以其包容之心而闻名,否定华夷之辩,善用外族之才!”
“这点孤王多少倒是可以理解一些。”
“毕竟,大唐对于人才的提拔可谓是独树一帜,着实值得孤王借鉴!”
“然而孤王依旧有所不解,因何要放宽对那些外邦之人的管辖?”
“根据杨平神人所述,安禄山本身就是胡人,而他手下的那几十万大军也
一大半都是外族之人。”
“你身为大唐的帝王,难道真的就这么安心让胡人驻守边关吗?”
“虽然孤王这般言之或许过于偏狭,然中原地区、九州大地乃是我等世代耕耘之地,与那些胡人有何干系?”
心中愤怒之情随着他的话语而愈发升腾。
在他看来,不论是匈奴人,抑或是尚未攻下的百越之地的人,皆与中原的百姓有所不同!
若非经历了数代人的相互磨砺,嬴政实在无法相信那些异族之人,会发自肺腑地喜爱这片中原大地!
然而,终究嬴政与李世民素未谋面,二者仅仅只是同为皇帝罢了。
嬴政自然也明白他对李世民并无质问之权。
只是,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的可怕后果,心中难免心生不快。
嬴政曾发誓要让始皇之魂照耀九州,保护华夏永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