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刚的大阵就此被完全冲垮,其部下兵将纷纷四处逃窜,任凭宋金刚再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法继续压住阵脚。
此时宋金刚也别无选择,只好率领部下轻骑跟着一同跑路。
此战,唐军斩首三千级,大胜。
三千人的数字,看起来似乎并不多呀。
对此,我想说的是,你需要再想想,至少看看清楚。斩首三千级说的并不是宋金刚军的伤亡人数,而是对方的人头数。
由于当时打败宋金刚,李世民又带人跟着追了出去,所以为保证追击速度和行动质量(对砍时身上带一圈首级,那是会影响作战水平的,且据本人所知,能避免受到干扰的唯有一人,流沙河时代的沙和尚),大家都没工夫妥善保管这一宝贵资源(注:当年是靠敌人首级记军功的)。因此我说打完一仗又追出数十里后,还能拿出三千个,那真是很不容易了。
至于刘武周的实际损失估计要远大于三千,甚至很可能是军队主力直接被打残废了。因为当刘武周先生得知介休一战的报告后,很吃惊,吃惊之后就紧接着带上五百骑兵,放弃并州逃跑了,而且连家都没敢回,直接是奔着突厥人去的。可见这是真的折掉老本
了。
不过介休城下具体消灭了多少敌军的这种事情,当时并不在李世民同志的考虑范围。他老人家这会儿正在继续发挥余热,猛追宋金刚。
宋金刚快要疯了。连城都没敢进,就一路向北跑,只为求个脱身罢了。更何况我已经败败败败了,您还可劲地追,拜拜拜拜托,您这究竟是要干啥?
其实李世民的想法是比较单纯的,斩草之后,顺便除下根。习惯,习惯而已,请不要过于介意哈。
就这样,夺路而逃的宋金刚和奋起直追的李世民在并州大地上,即兴搞起了长途拉力赛。一时间尘烟四起马蹄声急。
跑着跑着,突然刺斜里一彪军杀出,李世民有点小惊讶:没想到宋金刚还留了一手。
但随即笑了,因为他认清楚了对方的打扮,是自己人。
李世民从来没有料到这个地方会有友军,因此欣喜之余,他决定主动上前打个招呼,以示友好。
看到李世民匹马前来,对方显得很紧张,纷纷剑拔弩张,准备应战。
这倒把李二公子搞得有点晕。什么情况?难不成是穿着我军服装的刘武周士兵。
李世民一脸疑惑地瞧了瞧身旁的卫兵,这才终于弄明白了。
原来如此。
李世
民摘下了自己的头盔,稍微简单地清理了脸上厚厚的尘土,让对方辨认(世民免胄示之),随即对面响起了欢呼声,是秦王殿下。
是的,我们打回来了。
李世民到达的这个地方名叫张难堡,即是浩州守将李仲文同志派兵切断宋金刚粮道后,乘胜坚持固守的那个据点。
而在得知秦王殿下这几天来都没怎么吃过东西的情况后,留守张难堡的樊伯通和张德政感动不已,立刻奉上了据点内最好的食物——————浊酒和脱粟饭。这是堡内最高的待遇,也是仅有的东西。
据说,这一回换成是李世民感动不已。
只有真正的苦难才能磨练出真正的伟人,而只有一步步走下去,才能走得最远。李世民,你的苦难还很多,你的路还很远,你的未来很远大。
解决了宋金刚这个首要难题,李世民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处理次要难题了。这个次要难题,叫做尉迟恭。
说起来,尉迟恭先生也是一个比较坚持的人,在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后,尉迟恭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拼命往北方跑,反倒是选择留了下来。而且在短时间内东拼西凑,居然召集了许多被唐军打算的士兵,整出了一支拥有八
千人的队伍,并凭此继续坚守介休、永安两城。
将才,真是个将才!
李世民听说了这个消息,对尉迟恭同志的顽抗行为赞不绝口。他本以为尉迟恭不过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野兽派风格将领,没想到此人居然粗中有细,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于是乎,李世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派人招降尉迟恭。
为显示招降的诚意,李世民特意委派堂弟略阳郡公李道宗出任招抚大使,前往尉迟恭军中宣讲政策。
说句心里话,自从接连两次被李世民击败后,尉迟恭对这位李二公子,那是有点崇拜。因此得知李世民的招降意图,并综合了身边副手寻相、张万岁等人的意见后,尉迟恭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就这样,尉迟恭等三人献城降唐,而周边各州县也群起响应,纷纷宣布反正。
几天后,李世民统军进入晋阳,正式接受刘武周部下杨伏念的投降,并释放了被俘的唐俭等人。至此,刘武周所得州县全部回归唐朝版图。
最后,按照大戏的套路,我们有必要补充交代一下几位主要反派人物的结局(虽然我本人认为,似乎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