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唐总在自我攻略> 第145章一手提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章一手提拔(1 / 2)

天策府录事二人,正九品上,协助记室参军事开展工作。关于天策府官员的任命,李世民全权选拔,李渊只不过象征性的审批一下。客观的说,天策府是渊哥为了奖赏李世民而设立的怪物机构,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便下令撤销天策府,有唐一代,再也没有出现过天策府这样的机构。

在李渊的操作下,李世民最后拥有这样一堆恐怖的头衔: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雍州牧、秦王、十二卫大将军,开天策府,置官属,增邑三万户。爵位、勋职、行政职务、军中职务,实权,要什么有什么,而且都是各自领域最高级别的头衔!自古以来的帝王,出手有李渊这样豪气的,还真没有出现过。

天策上将的诞生,绝对算是长安城的头条新闻,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李世民宣布了另外一件大事:开设文学馆!不得不说,这个机构的名字很普通,甚至是俗不可耐,然而却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爱好者对文学馆的看法历来分为两大阵营:

阵营甲:李世民开设文学馆就是为了给自己招贤纳士,准备谋夺太子之位,而后面发生的玄武

门之变,正好可以印证这个说法。

王世充摇尾乞怜道:“我做的事情确实是死罪,但是秦王答应不杀我!”

哟吼,沦为阶下囚,并不影响你的智商水平啊。李渊想了想,二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要不这样吧,赦免王世充的死罪,将王氏家族发配到蜀中地区,严加看管!从历史大数据来看,严加看管完全可以和政治谋杀划等号

窦建德,你有后台撑腰吗?没有是吧,直接剁了吧,没什么好解释的。

据史料记载,李渊的诏书下达之后,有关部门并没有给王世充配备看守的卫队,至于王世充本人,则被羁押在雍州官衙之内,具体地点不可考察,应该是在长安城的某处地方。有一天,官衙突然来了几个人,进门之后,他们并没有表明身份,而是直接掏出了皇帝的敕书,声称圣意传唤王世充和兄弟王世恽听到动静,立刻从房里跑了出来,还没来得及问话。

阵营乙:李世民并没有夺取太子之位的想法,设立文学馆不过是因为爱好文学,想找当时最负盛名的青年才俊一起切磋,至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确实有主观的考虑,但是被

逼无奈的因素更多。咱先别站队,也别在设立文学馆和武门之变两件事情中寻找关系,过程说清楚了,结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既然是文学馆,肯定得找几个像模像样的文学之士给他撑撑场面吧,据史料记载,第一批获得文学馆入场券的有这几个人: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史称“文学馆十八学士老规矩,先给十八位大学士做个背景调查吧。

杜如晦(585年-630年)。首都长安户口,爷爷叫杜果,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叫杜咤,隋朝的昌州长史,能出身在这样的家庭,实在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这也就罢了,杜如晦原本可以混日子等死,可他偏偏勤奋读书,努力上进,历史、军事、文学、古册典籍,只要家里有的书,杜如晦从不拒绝,有祖辈们优良的聪明基因,外加勤奋刻苦,杜如晦少年成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别人比你出身好,还比你更勤奋,你还奋斗个啥!

像杜如晦这种人,家世背景完全限制了他

的发展道路,从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走上了仕途,而且不需要参加高考,可以直接保送。当时,隋朝的礼部侍郎高孝基就说了:杜如晦,你是国家的栋梁!叔叔呢,先让你做个小官,就滏阳县尉吧,虽然工资很少,但是很锻炼人!杜如晦干了几天,觉得没啥挑战,于是愤然辞职,回家里继续闭门苦修。

李渊平定长安之后,杜如晦前来投奔,李世民将他网罗到麾下,任命为曹参军,后来升任陕州总管府长史,做了李世民的高级参谋。当时,秦王府的招聘速度太快,最终引起了太子府的注意,李建成给老爹上了一道奏折,声称秦王府的人才很多,应该将他们派遣到地方做官,为大唐帝国的建设做炮灰,杜如晦名声在外,自然被列入重点打压名单。

事实上,秦王府的首席参谋是房玄龄,至于杜如晦,虽然挂了高级参谋的头衔,可并没有引起李世民的强烈关注。一直到杜如晦要离开的时候,房玄龄才找到李世民,声称秦王府的其他人离开没问题,可杜如晦才为世出,如果以后要经营四方,此人可堪大用,李世民这才找老爸刷脸,留下了杜如晦

房玄龄(579年-648年)。山东人,祖上都是朝廷的官员,尤其是老爸房彦谦,是山东有名的才子。房玄龄从小便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善诗能文,又学得一手好书法。18岁的那年,房玄龄中了举人,后来担任隰城县尉,成为隋朝的公务员。和杜如晦一样,房玄龄觉得这份工作没啥乐趣,因此给领导递交了辞呈,在李世民南下长安的时候毅然投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