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致认为,起义造反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用肉眼观察,应该是很有前途的,既然要搞革命,就得把它当做一门事业来干。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优质的人才,因此得继续寻找合伙人!
三兄弟说定之后,在东郡四处活动,最后又拉了几个联合创始人。
邴元真:故县小吏,小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
贾雄:无业游民,精通阴阳之学,擅长装神弄鬼,给人算命。
翟弘:翟让的哥哥,铁杆粉丝。
人员全部到位,核心管理团队搭建完成:
翟让:瓦岗军的发起人,团队带头大哥。
邴元真:担任书记。
贾雄:担任军师。
徐世绩、单雄信:领兵将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层干部,不过几乎都是湖边捕鱼的二流子。
单雄信和徐世勣是当地有名的富二代,团队经营初期不缺钱,再加上翟让在东郡的声望,三兄弟招募了不少游手好闲的人。团队搭建完成之后,翟让等人便开始在东郡为非作歹,学螃蟹横着走路,比如抢劫一下来往的船只,偶尔跑到老乡的家里抢一点粮食,日子过得还算逍遥自在瓦岗战略转移
富二
代这个群体比较有意思,他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游手好闲,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很爱护自己的面子,喜欢保护这个群体的一贯尊严。
比如,一群人出去吃饭,富二代总喜欢主动埋单,还会安排深夜的娱乐活动,以此来享受朋友们的赞美,从中获得些许的满足感。可如果让他们去抢劫,尤其是抢劫穷人的财富,老乡的财富,实在是有点丢份儿,让他们蒙羞
瓦岗军向来就不缺少富二代。
有一天,号称脑子时常在线,颇有大将之才的徐世勣看不下去了,于是在一次集体会议上抛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东郡百姓都是咱们的老乡,抢来抢去也不是个办法,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要不咱们换个地方?
翟让:“那你说去哪里!”
徐世勣:“宋州和郑州靠近永济渠,来往的运粮船和商旅行人非常多,要不咱们去哪里搞事情?”
翟让:“好的嘛!”
就这样,瓦岗军高层的某些同志,因为抢劫老乡而心生的耻辱感,决定来一个战略大转移,开始在永济渠的沿岸抢劫来往的船只。
瓦岗军的宗旨是见船就抢,见人就抢,因此很快就集聚了许多
财富。
有了钱,就要继续招人,扩大战斗队伍,而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是那些游手好闲,骚动不安的人。兄弟几个用金钱和粮食开道,花了三年的时间,硬生生砸出了一支福利待遇超好,能招揽各界人才的起义军队伍。
阵仗闹的很大,问题是,翟让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堪忧啊!
瓦岗军和隋军交锋过几次,不过每次都是铩羽而归,不得不到处流窜。
直到616年,一个大神级的人物出现,这才挽救了瓦岗军的前途命运。
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密。客观的说,瓦岗军的兴起靠翟让,瓦岗军名扬天下,却仰仗李密的功劳。
当年,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开始浪迹天涯,后来被隋炀帝的人捕获,李密用聪明才智,外加手中所有的金银珠宝,这才成功收买押运使者,逃出生天。
李密出逃的时候,一共有七个人,逃离邯郸之后,他们投奔了山东平原的起义军首领郝孝德,谁知此人就是个脓包,听说李密是从牢狱中逃出来的,根本就不拿正眼瞧他,连最起码的食物都不提供,毫无起义军领袖的基本觉悟。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李密等人为了
生存,只得剥树皮而食……
李密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公认的事实。
不过,人格魅力可以让更多的人追随你,却拦不住别人离开你,尤其是在你落魄无助,连糊口都困难的情况下!想想看,同样是造反,同样是和官府对着干,有的人就能美酒美食,活的有基本尊严,你却只能蹲在犄角旮旯受人冷眼,以树皮充饥,对着无助的人生唉声叹气!
过了一段时间,几个兄弟实在是耐不住饥饿的痛苦,正式和李密摊牌,提出了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的想法。兄弟们的离去,不能算背叛,至少没人向官府举报李密,没人活捉李密,然后向朝廷请赏。
李密感到很欣慰,却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人生的希望在哪里,难道做错了一件事,人生就得跟着一起毁掉吗?
哥们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想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人生的低谷,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只因机缘未到而已。
生活还是得继续,抗争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逃到淮阳之后(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李密为了逃避官军的追捕,化名为刘智远,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