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九哥说,大哥还安置了那些决计在兴樊生根的灾民开荒垦田,朝廷恩准了。”
佳丽娓娓道来,漪澜展露笑颜。仿佛一切阴霾被一缕阳光驱散。她忽然想,
佳丽行在前面为漪澜引路,一路上便得意的夸赞九爷如何的出尘不凡,杏坛执教,不肯去钻营功名。
漪澜随在她身后小心地行着,踏着潮润的黄土小路,看着九爷一袭白衫飘然走在前面。虽是一瘸一拐颇为费力,却仍不失潇洒淡然的气度。
她们三人来到这所竹篱笆上爬满秋扁豆,牵牛花,葫芦藤的小院外,只见面南正北的五个敞间看似有些旧,却是院落里错落整齐,干净清爽。篱笆上紫色的扁豆花同白色的知名的小花交杂,别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情趣。
进得院里,有一畦菜地,高高低低的种了一丛白色的菊花。秋风徐来,枝叶婆娑。更有一地绿油油的白萝卜叶,夹杂着垂着小红灯笼般的辣椒。
一名老汉正在拔萝卜松土,漪澜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仿佛心的节奏立时放缓,暖融融的日色下,更令她流连忘返,爱上这土瓦灰墙下的院落。
九爷怀铄依旧是一脸温和的笑,怕是一路奔波劳累,面颊上的笑容也掩
饰不住几分疲惫羸弱之色。他一身麻衣,朴素淡雅,温和的面容上满是书卷气,仿佛天下的书生举子都没有他这番风致。
“九先生回来啦!”
“先生回来啦!”
孩子们一涌而出,唧唧喳喳地将他团团围住,满眼都是欣喜。
“先生,这位姐姐是谁呀?”
“佳丽姐姐,你可给我们带果子来吃啦?”
一张张仰视漪澜的可爱的小脸儿红扑扑的,一双双乌亮的眸子满是童真好奇。漪澜面颊含笑,和蔼地蹲身同他们问话,就见九爷在一旁淡然地笑着,费力地踱着步,招呼孩子们开课了,一瘸一拐向书馆里走去,身后还追了叽叽喳喳的孩子们。
漪澜同佳丽相互挽手进了书馆,看着排列整齐的木桌。虽是陈旧,却一尘不染。孩子们大的十几岁,小的不过四、五岁,都认认真真的竖起书,摇头晃脑像模像样地诵读着。
大孩子已经学到了中庸,小些的才不过开蒙。漪澜听着九爷给孩子们讲注《三字经》中的道理,声音抑扬顿挫,和暖的阳光洒在他略显苍白的面颊上,和煦而安静。他悠悠地踱着步子,身影飘然。他负手踱步,不时深入浅出的讲解,面对孩子们稀奇古怪
的问题,他唇角总勾着那旭日朝阳般暖人的笑意。
下课时,孩子们涌去菜园帮忙,拔萝卜割白菘菜,唧唧喳喳笑闹去一团。冰绡也来了兴致,挽起袖子,撒口的裤口也扎紧,挤去孩子中间一起去收白菘菜。
老汉用镰刀从菜根儿处一刀刀砍下白菘菜,孩子们便将白菘菜抱起,齐齐码放去书馆的房檐下。漪澜同佳丽也过去帮忙,心徜徉在无尽的田间,只觉得乐在其中。
九爷在田垄里帮忙,一边说:“这些菘菜可是美味,昔日苏学士都对此赞叹不已。只是苏东坡还是没有口福的,他定没有吃过咱们兴州的腌菘菜。”
“腌菘菜?”漪澜问,一脸好奇,她是扬州人氏,倒是曾吃过绍兴姑母做的霉千张,只是那个臭味难以苟同。
见她略皱了眉头,九爷一笑说:“莫嫌弃这乡间美味,便是皇上都无福享用呢。”
九爷怀铄带了漪澜、佳丽去小溪边,将白菘菜用溪水一点点洗干净去根,剥去表面老的菜叶。
九爷驾轻就熟地说:“腌菜,定要将菜阴干,拿出来之后一层菜一层盐,腌起来。”漪澜侧头打量着他,这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虽然简朴平淡,却也求之不得。
回
到书馆,老汉已经将阴干的菜层层码放在一个坛子里,漪澜仔细地看着他们将菜码好,一层层的堆满,再用一块圆滑的大青石压住那些菜,封上坛子盖,放去荫凉处。
胖嘟嘟头上一撮毛的眯眯眼的娃娃叫巴豆儿,他眨眨眼,抿抿嘴唇,深深吸一口气问:“先生,巴豆儿能尝尝吗?”那忽闪的大眼睛中满是期望。
九爷怀铄就揉揉他的头顶笑了说:“厨房里有腌好的酸菜,巴豆儿乖乖去背书,背下来了,先生亲自下厨给你炒个腌菜地瓜丝吃。”
“哎呀呀,吃什么不好,吃这穷人吃的腌菜。”佳丽嘟哝着,牵牵漪澜的衣袖说:“澜姐姐随佳丽回别院去,厨娘为我煎西洋牛排吃,还有上好的奶油土豆泥,你来尝尝。”
漪澜却对这朴实无华的小院满是留恋,见她迟疑,九爷说:“佳丽,就让你澜姐姐尝一尝我的手艺,你自己先回别院去用膳可好?”
佳丽不解地嘟哝着:“九哥做的饭菜,那菘菜还是菘菜,萝卜还是萝卜!”
漪澜不觉一笑说:“客随主便,我在此多坐坐就是。”
开饭时,打扫干净的庭院内摆上了三张条桌,一大盆腌菜、咸菜还有一盆发黄的饽饽。孩子们吃